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焦芽的意思、焦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焦芽的解释

(1).枯焦的幼芽。佛教喻不能萌生无上道心的人。 南朝 梁 萧统 《讲席将毕赋三十韵》:“八水润焦芽,三明啟羣目。” 隋炀帝 《宝台经藏愿文》:“所资甘雨,用沃焦芽。”

(2).泛喻不堪造就者。 清 黄宗羲 《<明儒学案>序》:“奈何今之君子,必欲出于一途,使美厥灵根者,化为焦芽、絶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焦芽是佛教术语,指被火焚烧过的种子胚芽,引申为无法萌发佛性、难以获得解脱的众生。其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字面释义

“焦”指烧灼,“芽”指种子胚芽。合指受火燎而枯焦的种子,失去生长能力。

此义源自农耕经验,常见于佛经譬喻,如《维摩诘经》云:“譬如焦芽,不能生实”,喻指修行根基被烦恼所毁。


二、佛教引申义

在佛教语境中,“焦芽”象征被无明烦恼障蔽的众生:

  1. 修行障碍:指沉溺贪嗔痴,丧失觉悟可能性的根基,如《大智度论》称“焦种不生,必堕恶道”。
  2. 小乘批判:大乘佛教以此贬斥小乘修行者满足于自我解脱,不具普度众生的菩提心,如《法华经》斥“焦芽败种”为“不闻不知菩萨行”。

三、典籍用例

  1. 《维摩诘所说经》(鸠摩罗什译)

    “譬如焦谷种,虽遇甘雨,终不能生。”

    喻指若心被邪见所覆,纵遇佛法亦难解脱。

  2. 《法华经》(竺法护译《正法华经》)

    “焦芽败种,不能复生。”

    批判二乘行人缺乏大乘悲愿。

  3. 《大乘起信论》(真谛译)

    以“焦芽”类比“断见外道”,强调真如佛性本具但被遮蔽。


权威参考来源

(注:因专业佛学词典无公开电子版链接,此处仅标注文献名称。如需查证,可参考中华书局《佛学大辞典》纸质版或CBETA电子佛典集成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焦芽”是一个具有佛教文化背景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枯焦的幼芽,佛教中比喻无法萌生无上道心的人,后也泛指不堪造就者。

二、详细解释

  1. 佛教喻义
    佛教用“焦芽”形容修行者因缺乏慧根或机缘,无法领悟至高佛法,如同被晒焦的幼芽失去生长可能。如南朝梁萧统诗句“八水润焦芽,三明启群目”,以水润焦芽暗喻佛法滋养众生。

  2. 泛化引申
    明清时期扩展为对“难以教化者”的批评。如黄宗羲在《明儒学案》序中,用“焦芽”讽刺思想僵化、无法开悟之人。

三、来源与用法

四、注意

部分资料(如)提到“事物发展至最后阶段”的释义,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佛教文献或古籍,可能为现代引申误读,需结合语境谨慎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

爱口剥裂八使贬秩臂膀殡丧擦脂抹粉抽动楚篇出妻道藩雕橑鼎气斗显断词都江堰儿童文化宫方天戟梵室分界浮月艮岳官暇还海函杖后海先河甲馆檟楛劫禅借以羁官旌舆进绶巨川材军勋慺诚拿追内卦排邻谝佞缥囊剖割破冢扑通曲当却奁取鉴逡廵少小无猜射杀摄影艺术伺舋思越所向无敌祧主铜雀妓完婚委伏戏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