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焦芽的意思、焦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焦芽的解释

(1).枯焦的幼芽。佛教喻不能萌生无上道心的人。 南朝 梁 萧统 《讲席将毕赋三十韵》:“八水润焦芽,三明啟羣目。” 隋炀帝 《宝台经藏愿文》:“所资甘雨,用沃焦芽。”

(2).泛喻不堪造就者。 清 黄宗羲 《<明儒学案>序》:“奈何今之君子,必欲出于一途,使美厥灵根者,化为焦芽、絶港。”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焦芽”是一个具有佛教文化背景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枯焦的幼芽,佛教中比喻无法萌生无上道心的人,后也泛指不堪造就者。

二、详细解释

  1. 佛教喻义
    佛教用“焦芽”形容修行者因缺乏慧根或机缘,无法领悟至高佛法,如同被晒焦的幼芽失去生长可能。如南朝梁萧统诗句“八水润焦芽,三明启群目”,以水润焦芽暗喻佛法滋养众生。

  2. 泛化引申
    明清时期扩展为对“难以教化者”的批评。如黄宗羲在《明儒学案》序中,用“焦芽”讽刺思想僵化、无法开悟之人。

三、来源与用法

四、注意

部分资料(如)提到“事物发展至最后阶段”的释义,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佛教文献或古籍,可能为现代引申误读,需结合语境谨慎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二

《焦芽》的意思

《焦芽》是一个汉语词汇,表示在烧焦的物体上残留下的烧焦的部分。它常常用来形容食物或者其他物品在高温下烹饪或烧烤过程中出现的焦黑色的痕迹。

拆分部首和笔画

《焦芽》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火”是左边的部首,象征着与火相关的意思;“艹”是右边的部首,表示与植物相关的意思。它共有10个笔画。

来源

《焦芽》一词最早出自《诗经·郑风·野有蔓草》:“隶姜啄糟,芄之与桃”。在古代,人们常用竹子或者草编织的篾片来食用,因为在制作的过程中会使用火烤或煮,所以篾片的表面会留下焦黑的痕迹。后来,人们将这种焦黑的痕迹称之为“焦芽”。

繁体

《焦芽》的繁体字是「焦芽」。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焦芽」一词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不影响其含义。例如,有些古代文献中将其写作「焦蕘」或「焦葭」等。

例句

他一口咬下去,感受到了烤肉上的焦芽的香气和口感。

组词

焦芽烤肉、焦芽鸡翅、焦芽蔬菜

近义词

焦痂、糊焦、焦碳

反义词

原色、未熟、鲜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