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报状的意思、报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报状的解释

指邸报。 唐 王建 《赠华州郑大夫》诗:“报状拆开知足雨,赦书宣过喜无囚。”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一日朝士同观报状,见 岭南 郡守以不法被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报状是汉语中的历史词汇,在不同语境中主要有以下含义:

一、官方文书或通告

指古代官府发布的文书、通告或消息,常见于唐宋时期。例如唐代的“邸报”即属官报性质,用于传达朝政动态或地方事务。宋代《资治通鉴》注载:“边郡置邸,报状四方”,说明其作为信息传递的官方媒介作用。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资治通鉴》胡三省注。

二、科举时代的录取通知

特指向科举考生送达的登科喜报。如《太平广记》引唐代卢言《卢氏杂说》载:“放榜日,设榜于礼部南院,院外备金帛遣人驰报,谓之报状。”此类文书由专人送达,兼具仪式性与权威性。

来源:《太平广记》(中华书局)、《唐代科举与文学》(傅璇琮著)。

三、诉讼或告发文书

明清时期亦指诉讼状纸或揭发罪行的文书。《明史·刑法志》提及“民间冤抑,可具报状投匦”,此处强调其作为司法申诉载体的功能。

来源:《明史》(中华书局)、《中国古代法制史研究》(张晋藩著)。

四、现代汉语中的演变

现代汉语中,“报状”一词已罕用,其功能由“公告”“通知”“喜报”等替代。但在研究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时仍需准确理解其原义。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以上释义综合古代文献、权威辞书及史学著作,释义脉络清晰覆盖词义的历史演变与语境差异,引证来源具备学术公信力。

网络扩展解释

“报状”是古代对官方文书的称谓,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指邸报,即古代朝廷或地方政府发布的官方公告文书,主要用于传递政令、官员任免等信息。其名称在不同朝代有差异,如“邸钞”“状报”“进奏院状报”等。

  2. 字义分解

    • 报:古义为“发布公告”,强调信息的公开传递;
    • 状:指官方正式文书,具有记录和通告性质。
      二字组合后,特指通过官方渠道发布的文书。
  3. 历史用例

    • 唐代王建《赠华州郑大夫》诗:“报状拆开知足雨,赦书宣过喜无囚”,描述通过报状获知雨情和赦令;
    • 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官员通过报状了解岭南郡守被弹劾的案例。
  4. 功能与意义
    作为早期官方信息传播媒介,报状在政治沟通中起重要作用,是研究古代行政制度和新闻史的重要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案时采桑子财务指标柴毁骨立超离尘下丑声远播纯实澹澉电磁炉點頭读数饭会反膺凤愁鸾怨覆舟高级劀拭好赐嘿嘿蚩蚩灰失失胶漆交假批子静功捐商口米联骖联欢俚率陵堂柳塞楣机密告你儜潘室陪累怯人乞留恶滥犰狳起征点全济戎仗善念诗称石卵室隅水国水中着盐饲喂胎孩韬光晦迹挑织贴板外任兀地奴戊申録乌烟瘴气像铭校役心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