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篛笼的意思、篛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篛笼的解释

用箬叶与竹篾编成的盛器。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异僧符》:“至午,果有五黄衣,如府州急足者,各负两篛笼,直前登舟。” 清 李调元 《尾蔗丛谈》卷二十:“晨启户,见一小篛笼在门外。”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篛笼”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信息综合解释:

  1. 基本释义
    篛笼是用箬叶(箬竹的叶子)与竹篾(劈成条的竹片)编织而成的盛器或容器,主要用于存放或运输物品。例如《夷坚乙志》中描述有人“负两篛笼”登舟,说明其便携性。

  2. 文献例证

    • 宋代洪迈《夷坚乙志·异僧符》提到:“五黄衣……各负两篛笼,直前登舟”,说明篛笼可用于旅途携带物品。
    • 清代李调元《尾蔗丛谈》记载“晨启户,见一小篛笼在门外”,表明它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容器。
  3. 词源与结构

    • “篛”通“箬”,指箬竹的叶子,质地坚韧且防水,常用于古代编织;“笼”泛指竹编容器。两者结合后,特指以箬叶加固或装饰的竹制盛器。
  4. 现代使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主要出现在古籍或文学作品中,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形态与用途。

总结来看,“篛笼”是古代兼具实用性与自然材料特色的编织容器,多用于文献描述的特定场景。

网络扩展解释二

篛笼

篛笼 [huà lóng] 是一个古时候的汉字,由部首刀(刀又称为“刂”)和声旁龙组成。具体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篛笼的来源较为复杂,这是一个传统的篱笆或隔离物,通常由竹、木等材料制成。它的形状像一个笼子,主要用于捕捉小动物、隔离或保护特定的区域。

在繁体字中,篛笼的写法为「篩籠」,字形保持相似。繁体字主要在台湾、香港等地使用较多。

在古时候,篛笼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结构和意义基本保持一致。

以下是一个关于篛笼的例句:

他用篛笼围住了花园,以防止小动物进入。

篛笼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如下: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