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乐恻隐。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问拟》:“古人制律之心,原存愷惻。”《文明小史》第十二回:“这位新官,或是慈祥愷惻,叫人感恩;或是暴厉恣睢,叫人畏惧。”
恺恻(kǎi cè)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属于古雅书面用语,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核心含义为仁慈悲悯、宽厚怜恤,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或政策氛围,特指上位者对下位者发自内心的关爱与同情。以下从词典释义、结构解析、用法及权威出处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汉语大词典》收录,“恺恻”释义为:
和乐恻隐,指仁爱怜悯之心。形容人态度宽厚,心怀悲悯,尤指居高位者体恤民情、施以恩泽。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7卷 第1页)
此词融合了“恺”的和乐、宽和之意与“恻”的哀痛、同情之义,整体传递出以慈爱之心体察他人苦难的情感色彩。
来源:《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版)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古籍文献:
此处形容帝王诏书充满仁恤之情。
来源:《宋史·志第一百四十二》
强调执政者应怀仁慈之心。
来源:《读通鉴论·卷十》
近现代用法:
来源:《章太炎全集》
以下辞书均收录“恺恻”词条并释义:
来源: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所,1968年
: 《汉语大词典》在线版:http://www.hydcd.com
: 《说文解字注》电子资源:https://ctext.org/shuo-wen-jie-zi
: 《古代汉语词典》数据库:https://www.cp.com.cn/book/978-7-100-01549-5.html
: 《宋史》全文检索: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514
: 《读通鉴论》电子版: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976
: 《章太炎全集》出版信息:https://www.cp.com.cn/book/978-7-5325-4792-1.html
: 《辞源》在线查询:https://www.ciyuan.com.cn
: 《中文大辞典》简介:https://www.chiculture.net/
“恺恻”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kǎi cè,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核心含义
指“和乐恻隐”,即既包含和乐(温和愉悦)的情感,又蕴含恻隐(同情、怜悯)之心。
引申含义
常形容人的品质,如善良、仁慈,强调对他人困境的关怀与共情。
以上解释综合自《汉语辞海》《汉典》等工具书及古典文献用例。
埃特纳火山背驰参伍错综蝉连触处机来垂缯翠围珠裹错落大耗倒仰儿打失蕃茂抚叩高才捷足恭肃官牧函授学校好妇好一歇鹤兵角锥嗟咏棘木之下祲氛禁管九曲回肠苦恨阃政两脚野狐廖落庙攻默意翩翔前忿前件綪斾諐仪七板子奇冤麴车却之不恭鹊渚容覆肉红赛月明商洛深刺腧髓摄祚失婚隋珠弹雀素浄万幸围守乌虖武议衔璧咸淡献款锡镴心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