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引官的意思、通引官的详细解释
通引官的解释
宋 时衙役名。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下至吏胥则有通引官、专知官、孔目官、直省官。”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国朝州郡役人之制:衙前入役曰乡户,曰押録,曰长名;职次曰客司,曰通引官;优者曰衙职。”
词语分解
- 通的解释 通 ō 设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通风。通天。通气。通宵。通行。通过。通衢。贯通。四通八达。曲径通幽。 懂得,彻底明了:通晓。通彻。通今博古。通情达理。 传达:通令。通讯。通报。通告。通知。通缉。
专业解析
通引官是中国古代官职体系中一个较为冷僻的职位,主要存在于宋、金、元等朝代,其核心职责与物资运输、交通管理及凭证发放相关。具体释义如下:
-
核心职能:管理与发放通行凭证
通引官的核心职责之一是管理并发放“引”。“引”在古代是一种官方凭证,类似于现代的通行证、许可证或提货单。其主要涉及:
- 盐引/茶引: 在实行盐、茶等专卖制度的朝代(如宋、金、元),商人需凭官方发放的“引”才能合法运输和销售这些专卖品。通引官负责此类“引”的登记、发放、勘验工作。
- 货物通行凭证: 对于需要长途运输或通过特定关卡的普通大宗货物,官府有时也会要求持有“引”作为通行和纳税(或免税)的证明,通引官亦参与此类事务。
- 人员通行凭证: 在特定时期或区域(如边境、军事要地),人员通行也可能需要“引”,通引官负责相关文书的办理。
-
关联职能:交通与物资转运的协调
由于“引”与货物运输密不可分,通引官的职责常与漕运(水路运输)、陆路运输的管理相关联。他们可能参与:
- 协调运输力量: 安排船只、车辆等运输工具。
- 监督运输过程: 确保货物按“引”所载数量、路线运输,防止夹带或走私。
- 管理转运节点: 在重要的码头、仓库(如“转般仓”)工作,负责货物的接收、清点、存储和再启运的文书工作,确保“引”与实物相符。
-
历史语境与层级
- 出现时期: 该官职名称多见于宋、金、元三代的史料记载。
- 行政层级: 通引官通常属于中低级官吏,设置在路(宋、金、元的高级行政区划)、府、州一级的转运司、盐司(如提举茶盐司)或负责漕运、仓库管理的专门机构(如发运司、转运司下属的转般仓)中。
- 名称变体: 有时也简称“引官”,或与其他职务名称结合(如“排岸司”下也可能有类似职能的官员)。
总结定义:
通引官是中国宋、金、元时期设置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管理、发放和勘验官方通行凭证——“引”(尤指盐引、茶引等专卖品凭证及大宗货物通行证),并协调、监督与之相关的物资运输、仓储事务,是保障国家专卖制度实施和重要物资流通顺畅的关键基层管理岗位。
文献参考来源:
由于“通引官”一词相对冷僻,主要记载于古代典章制度文献及历史研究著作中,以下为可查证的相关权威来源(请注意,直接在线链接可能有限,建议通过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获取):
- 《宋史》·职官志: 记载宋代官制,可在涉及“发运使”、“转运使”、“提举茶盐司”等机构的条目下寻找相关属官信息。(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
- 《金史》·百官志: 记载金代官制,可在涉及“转运司”、“盐使司”等机构的条目下查找。(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金史》)
- 《元史》·百官志: 记载元代官制,可在涉及“都转运盐使司”、“漕运司”等机构的条目下查找。(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元史》)
- 《文献通考》·职官考: 宋元之际马端临所著政书,系统记载历代典章制度,其职官部分对宋制记载尤详,是研究宋代官制(包括可能存在的通引官)的重要参考。(来源:中华书局影印本《文献通考》)
- 《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该权威工具书的“职官制度”部分或相关朝代条目可能收录对“通引官”或类似职能官职的解释。(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历史大辞典》)
- 《宋代官制辞典》(龚延明著,中华书局):研究宋代官制的权威专著,对宋代各级各类官职有详细考释,是查找“通引官”在宋代具体情况的最可靠学术来源之一。(来源:中华书局《宋代官制辞典》)
重要提示:
“通引官”的具体设置、职责范围可能因朝代和具体机构而略有差异。要获得最精确、详细的解释,建议直接查阅上述原始史料或权威的职官辞典、研究专著。在线资源中,可尝试在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华经典古籍库等专业数据库中检索相关关键词。
网络扩展解释
“通引官”是宋代官署中的一种吏胥职位,主要职责与衙役事务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
基本定义
通引官是宋代地方官府设置的基层差役,属于吏胥体系中的一员,主要负责文书传递、引导官员或处理日常行政杂务。
-
职责与分类
- 根据《云麓漫钞》记载,宋代州郡衙役分为不同等级,通引官属于“职次”序列,介于“客司”与“衙职”之间。
- 具体工作可能包括接待访客、传递公文、协助官员处理事务等,属于官府运作中的基础执行角色。
-
文献依据
该职位的记载多见于宋代史料,如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七、卷十二均提及通引官,并描述其与“专知官”“孔目官”等吏职并列,反映了宋代地方行政的细分结构。
-
名称考据
“通引”二字或取自“通达引导”之意,符合其沟通协调的职能特点。拼音为tōng yǐn guān,属历史专有名词。
通引官是宋代地方行政体系中承担辅助职能的基层吏员,其存在体现了古代官府分工的细致化。若需进一步了解宋代官制,可查阅《云麓漫钞》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下镑刨傍生倍多逼逼兵慌马乱斥逐琮玺大不敬打稿子迨吉打渔杀家调律调数断霓烦酲風藻干馏公刘钩尺骇形鹤林玉露黄麻紫书减薄教数穽井惊眠九相厥冷局屈开往酷殁昆蹏炼骨梁子临局镏金镂象旅币满天冒功黏黍捻子榒木抛射披袄瓢虫破季度弃废缺斤短两忍爱柔扰三案深泉誓词淑令歪撇未第下济鰕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