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ead letter;mere formality]∶空文;徒具形式而不起实际作用的规章制度
上计簿,具文而已。——《汉书·宣帝纪》
一纸具文
(2) [write]∶备文;撰写文字;文词具备
直书其事,具文见意。——杜预《左传序》
(1).徒有形式而无实际作用的空文。《汉书·宣帝纪》:“上计簿,具文而已,务为欺谩,以避其课。” 颜师古 注:“虽有其文,而实不副也。”《明史·忠义传三·邢国玺》:“时帝以修城郭、练民兵、储糗粮、备戎器四事课天下,有司率视为具文,惟 国璽 奉行如詔。” ********* 《英勇抗战三年中的五一节》:“工人以很大很久的牺牲争得的八小时制的法令竟等于具文,于是激起了劳动界的反抗。”
(2).形诸文辞。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故发传之体有三,而为例之情有五……四曰尽而不污,直书其事,具文见意。‘丹楹刻桷’,‘天王求车’,‘ 齐侯 献捷’之类是也。”
“具文”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以下两方面:
徒具形式的空文
指规章制度或文件仅有形式而无实际作用,常与“一纸”搭配使用,例如“一纸具文”。这一用法最早见于《汉书·宣帝纪》:“上计簿,具文而已,务为欺谩,以避其课。”
撰写文字或文词完备
此义项较少使用,如晋代杜预在《左传序》中提到“直书其事,具文见意”,强调通过文字完整表达含义。
“具文”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批判形式主义,强调内容与实际的脱节。其权威解释可参考《汉典》及历史文献记载。
《具文》是一个词语,形容词性,意思是明确而详尽的陈述或表达。
《具文》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两个部首,分别是“⺮”和“文”,其中“⺮”为竹字旁,表示竹子相关的意义;“文”为一个独立的汉字,并表示文字、文化的意义。
《具文》共有10个笔画,其中包括了一横、一竖、一撇、八点等形状。
《具文》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汉语使用中。在古代,人们通过将具和文两个字组合使用,来表达明确而详尽的表达或陈述的含义。
《具文》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具文」。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在有所不同。因此,《具文》这个词在古时候的写法可能与现在有所不同。然而,具体的古代写法是无法确定的,因为它可能随着时间和地区的不同而变化。
1. 他的文章具文严谨,令人佩服。
2. 这份报告非常具文,详细描述了问题和解决方案。
3. 我们需要给予学生更多具文的反馈和指导。
具文可以作为一个形容词使用,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形成新的词语。例如:
1. 具文表达:明确而详尽地陈述或表达。
2. 具文论据:明确而详尽的证据或论述。
3. 具文风格:明确而详尽的写作或表达风格。
1. 详实:详细而实际。
2. 明确:清楚而准确。
3. 详尽:详细而完整。
1. 模糊:不清楚或不明确。
2. 含糊:不详尽或不具体。
3. 简略:简短或不详细。
百分率本营标明伯考不知其详倡扶长韵晨妇彻宵蚳醢尺蠖求伸褫散畜孽除升楚雨慈乌反哺单诚砥兵遁世隐居耳坠番纸风行雷厉格色功行管维行藏用舍豪篇嗥啸菅蘧荐食即温听厉隽永款案苦口师辽辽路见不平,拔剑相助面沙内廐拼接前马清羞轻舆秦邮帖却弃壤子日观日异月新山崩川竭伤害诗佛时为诗邮守壹水稾四海波静溲膏碎瓦颓垣套衫,套衫儿退士污泥浊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