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盗葬的意思、盗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盗葬的解释

谓窃用他人土地、墓穴埋葬死者。《唐律·户婚中·盗耕人墓田》:“诸盗耕人墓田,杖一百。伤坟者,徒一年。即盗葬他人田者笞五十,墓田加一等,仍令移葬。”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葬地蛇盘兔》:“意者,地气温暖,二物皆穴焉,偶相值而相持,亦适然耳。昧者至争地盗葬,訐讼连年,惑哉!”《清文献通考·刑四》:“若本人远祖之坟被人发掘盗葬,因将盗葬之棺发掘抛弃者,虽同是发塚,不必以发塚论。”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盗葬”是一个具有法律与历史背景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有所侧重,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盗葬”指未经许可,私自占用他人土地或墓穴埋葬死者。这种行为在古代被视为对土地所有权和墓葬礼仪的严重侵犯。例如《唐律》明确规定,盗葬他人田地者需受笞刑,若涉及墓田则加重处罚,并强制移葬。

二、法律处罚与历史背景

  1. 唐代规定
    根据《唐律·户婚中·盗耕人墓田》,盗葬他人田地处以笞五十,若涉及墓田则“加一等”(即杖六十),同时需移葬。
  2. 明清案例
    明代文献记载,因“盗葬”引发的土地纠纷甚至导致长期诉讼(如《水东日记》案例);清代《清文献通考》提到,若因祖坟被盗葬而自行移棺,可能免于“发冢”罪名。

三、延伸解释与误用辨析

部分资料(如、4)将“盗葬”解释为“非法掘墓盗取物品”,实为与“盗墓”混淆。实际上,“盗葬”核心在于“未经允许占用土地埋葬”,而非盗取陪葬品。需注意区分两者语境。

四、文化与社会影响

古代对盗葬的严惩反映了土地权属和丧葬伦理的重要性。相关法律不仅保护私有财产,也维护宗法制度下的社会秩序。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法律条文或历史案例,可参考《唐律疏议》《水东日记》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盗葬的意思

盗葬是指非法盗取或擅自侵占他人的坟墓或墓地,以获取财物或其他目的。

部首和笔画

盗葬的部首是田,并且分别由8、12个笔画组成。

来源和繁体

盗葬这个词来源于汉语,没有繁体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盗葬的写法是盜葬。

例句

1. 最近发生了一起盗葬案件,警方正在展开调查。

2. 盗葬是对逝者的不敬和违法行为。

组词

盗墓、盗窃、墓地、坟墓

近义词

盗挖、盗掘、盗取

反义词

修缮、保护、安葬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