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患灾害。《国语·楚语下》:“夫谁无疾眚,能者早除之。旧怨灭宗,国之疾眚也……若召而近之,死无日矣。” 韦昭 注:“眚,犹灾也。” 宋 司马光 《为庞相谢明堂礼成转官表》:“是以每循涯知止,以宠为忧,获一官若负谴訶,进一位若怀疾眚,非敢厌薄高爵,希慕虚名。”
疾眚是汉语中一个古雅且具专业性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义拆分与古籍用例两方面解析:
指身体病痛或生理缺陷。《说文解字》释为「病也」,引申为急速、猛烈之意,此处取本义。
原指目疾(《说文解字》:「目病生翳也」),后扩展泛指灾祸、过失。如《春秋·庄公二十二年》「大眚」即指重大灾异。
「疾眚」 指疾病与灾祸,强调由健康问题或天灾人祸导致的困厄状态。如《周礼·夏官·大司马》载:「冯弱犯寡则眚之,贼贤害民则伐之……负固不服则侵之,野荒民散则削之。」郑玄注:「眚,犹人眚眚也,灾也」,其中「灾」涵盖疾疫范畴。
《周礼·地官·大司徒》提出「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其五为「宽疾」,郑玄注:「宽疾,若今癃不可事不卒征」,即对因疾病(含「疾眚」)丧失劳力者减免赋役。
《汉书·五行志》载:「厥罚恒风,厥极凶短折。时则有脂夜之妖,时则有华孽、蠃虫之孽,时则有牛祸,时则有心腹之疴、时则有黄眚、黄祥。」将「心腹之疴」(内脏疾病)与「黄眚」(土灾)并列为五行失序之兆。
《宋史·食货志》载南宋赈灾措施:「诸路旱蝗,命监司巡行,蠲其赋。州县不能赈,听民越诉……疾眚者给药。」此处「疾眚」明确指代疫病与灾害受害者。
现代汉语中「疾眚」已罕用,其概念被「疾病」「灾患」等词替代。但在研究中医古籍、历史文献或传统礼制时仍具学术价值,如分析古代社会保障制度时,「宽疾」政策即涵盖对「疾眚」群体的抚恤。
参考资料
“疾眚”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1. 词义解析
“疾”指疾病,“眚”原意为眼睛生翳(引申为过错、灾祸)。组合后,“疾眚”多指病患与灾害,常用于比喻国家或个人的祸患。例如《国语·楚语下》中提到:“夫谁无疾眚,能者早除之”,意为“谁能没有疾病灾祸?有才能的人会尽早消除它”。
2. 引证与用法
3. 其他信息
若需进一步分析具体古籍中的用法,建议结合上下文语境考察其比喻或引申含义。
扳倒办课宝舟熛起超绝槌饼逮送大浪淘沙道微德薄大璋点见电至低廉东风菜蠹国殃民对境遁奔反惑风柯风雷浮签购办观山翫水杭绝和风贺慰烘明笏头加强团结棘径季子裘俊风辣手犂旦裂土分茅流闻满坑满谷卯册旄钺内容与形式偏駮皮张青蝇吊客搉论屈桥热电站认辨腮红伤感说约肆奢私宴俗夫闛合讬辞巫蛊之祸相伯仲乡塾啸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