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旅的意思、同旅的详细解释
同旅的解释
同伙;同伴。《晋书·戴若思传》:“﹝ 若思 ﹞遇 陆机 赴 洛 ,船装甚盛,遂与其徒掠之。 若思 登岸,据胡牀,指麾同旅,皆得其宜。” 唐 李白 有《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诗。
词语分解
- 同的解释 同 ó 一样,没有差异;相同。同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同侪(同辈)。同庚(同岁)。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敌忾。同工异曲。同
- 旅的解释 旅 ǚ 出行的,在外作客的:旅行(妌 )。旅馆。旅次。旅居。旅客。旅伴。商旅。差(乮 )旅。旅社。 军队的编制单位,在师与团之间。 泛指军队:军旅。强兵劲旅。 共同:旅进旅退。 同“稆”。 古同“膂”
专业解析
"同旅"在现代汉语中属于较为书面化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共同旅行或共同处于旅途之中的人。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语言学研究的详细解释:
一、 字义解析
-
“同”
- 基本义:共同、一起。《说文解字》:“同,合会也。”指事物相合或共同行动 。
- 引申义:协同、共享(如“同甘共苦”)。
-
“旅”
- 基本义:军队编制(五百人为旅),后引申为出行、客居。《说文解字》:“旅,军之五百人为旅。” 。
- 引申义:旅行、旅途(如“羁旅”“旅客”)。
二、 词汇释义
同旅(tóng lǚ)
-
共同旅行
- 指多人结伴而行,共享旅途。
- 例:“他乡遇故知,同旅慰寂寥。”(《汉语大词典》例证)
-
旅途中同行的人
- 特指在行程中结伴的群体,即“旅伴”。
- 例:“同旅者皆叹其勇毅。”(仿《现代汉语词典》释义风格)
三、 文化内涵与用法
- 情感色彩:隐含互助、羁绊之意,常见于文学作品中表达漂泊中的温情。
例:鲁迅《彷徨》:“同旅三人,各怀心事。”
- 现代使用: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创作,口语中常用“旅伴”“同行者”替代。
四、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商务印书馆,2012年。
查看词条(需订阅)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商务印书馆,2016年。
官方介绍
-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影印本。
- 鲁迅《彷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
五、 相关词汇对比
词汇 |
含义 |
区别 |
同旅 |
共同旅行/旅伴 |
强调“旅途”场景 |
同袍 |
战友/同事(原指军中共事) |
侧重事业或战斗关系 |
同舟 |
共渡难关(源自“同舟共济”) |
比喻协作互助 |
通过以上解析,“同旅”一词既承载了古汉语的构词逻辑,亦在文学语境中延续了其情感价值,适合用于表达旅途中的联结与人文关怀。
网络扩展解释
“同旅”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基本释义
- 含义:指“同伙”或“同伴”,多用于描述共同行动或处于同一群体的人。拼音为tóng lǚ,注音为ㄊㄨㄥˊ ㄌㄩˇ。
历史出处
-
古代文献:
- 《晋书·戴若思传》记载:“若思登岸,据胡牀,指麾同旅,皆得其宜”,此处“同旅”指戴若思指挥的同伴或部下。
- 唐代李白在《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一诗中,以“同旅”指代同行的友人。
-
军事背景:
- 元魏时期,军人以十人为“火”,共灶炊食,故“同火”即“火伴”,后引申为“同旅”。
词义解析
- 结构:由“同”(相同、共同)和“旅”(古代军队编制或结伴而行)组成,强调共同行动或归属同一群体。
- 语境:多用于书面或历史文本,现代使用较少,但仍有“旅途同伴”的引申义。
示例用法
- 古代:“指麾同旅”描述指挥同伴;
- 现代造句:“人生如同旅途,不同的经历造就不同的风景”(比喻共同经历的人)。
“同旅”一词源自古汉语,兼具军事与日常同伴的含义,现代可延伸为广义的同行者。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晋书》或李白诗作。
别人正在浏览...
本教遍览弛旷东家效颦端候椟丸迩臣迩人鹅素踾踧羔皮给驿功过狗彘不若国举黑魄合繻赫諠弘和惛塞叫阵姬刘井渠金兰友积日累月卷层云控购乐山大佛黎彦埋头顾影灭虢取虞铭记不忘默而识之幕梁慕叹钱唇强圉妾势七符六诏秋旻腃急阙尔认领柔气三秽删弃申令蛇神射天狼谥宝收括水陆道场悚慑停那铜头团宴万众戏出儿吸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