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施的意思、德施的详细解释
德施的解释
德泽恩施。《易·乾》:“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孔颖达 疏:“此以人事言之,用龙德在田似圣人已出在世,道德恩施能普徧也。”《韩非子·八奸》:“其於德施也,纵禁财,发坟仓。”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与陈司空书》:“功烈与造化相侔,德施与风云俱远。”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列朝·义惠侯》:“存故旧,报德施。”
词语分解
- 德的解释 德 é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备。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 施的解释 施 ī 实行:施工。施政。设施。施展。施教(刼 )。施为(唅 )。施威。实施。措施(办法)。发号施令。 用上,加工:施肥。施粉。 给予:施礼。施诊。施恩。 姓。 笔画数:; 部首:方;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德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德泽恩施,指通过道德或恩惠的普遍施行来影响他人。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德施(dé shī)指道德恩惠的广泛施行,强调通过善行和德政对他人或社会产生积极影响。这一概念常见于古代典籍,多用于描述圣贤或统治者的德行。
2.古籍出处
3.历史文献中的应用
- 南朝陈徐陵《为贞阳侯与陈司空书》中称颂“德施与风云俱远”,形容恩德深远;
- 明代沈德符《野获编补遗》提到“存故旧,报德施”,强调以德报恩的伦理观。
4.现代延伸
在当代语境中,“德施”可引申为通过道德行为或公益行动影响社会,如“德施天下”(例句)虽为现代仿古表达,但延续了传统内涵。
该词源自先秦哲学,既体现儒家“仁政”思想,也被法家用于反思权力与道德的关系。其核心始终围绕“以德为基,广施恩泽”展开。
网络扩展解释二
德施(dé shī)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拆分部首是“彳”和“土”,总共有7个笔画。这个词的来源是比较古老的汉字,其繁体字写法为「德斯」。在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会有变化,但德施的基本形状和意思保持一致。
德施的意思是“善行”或者“德行”。它主要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行和行为是好的,是具有高尚道德的。例如,我们可以说一个人具有德施,表示他是一个品行端正、善良友善的人。
以下是一些使用德施的例句:
1. 他是个具有德施的人,总是关心和帮助他人。
2.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德施,让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3. 她的行为举止展现了她的德施,受到了大家的尊敬。
相关的组词有:
1. 德行 - 指德性、品行的好坏。
2. 行善 - 指做善事、行好事。
3. 修身养性 - 指通过修养自己的品德和精神提高自己的素质。
德施的近义词有:
1. 品德 - 指一个人的行为和道德的品质。
2. 德性 - 指人的品行、道德修养。
德施的反义词有:
1. 恶劣 - 指行为或品质不好,不道德的。
2. 恶行 - 指行为不端正、坏事。
希望这些回答对您有帮助!如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