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决放的意思、决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决放的解释

指对罪犯杖责后释放。《唐律疏议·名例·犯徒应役家无兼丁》:“家无兼丁,免徒加杖者,矜其粮餉乏絶,又恐家内困穷,一家二丁,俱在徒役,理同无丁之法,便须决放一人。”《唐律疏议·名例·犯徒应役家无兼丁》:“律称家无兼丁,本为全无丁者……其夫妻并徒,更无兼丁者,决放其妇。”决,一本作“ 决 ”。《清史稿·刑法志三》:“ 乾隆 以后,第准免笞、杖,则递行八折决放,枷号渐释,餘不之及。”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决放”是一个古代法律术语,指对罪犯执行杖责后予以释放的刑罚方式,主要应用于特定司法情境。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词义解析
    该词由“决”(指执行刑罚)和“放”(释放)组成,字面含义为“执行刑罚后释放”。根据《唐律疏议》记载,当罪犯家庭缺乏劳动力时,官府可能对部分犯人采取杖责替代徒刑并释放的措施,以维持其家庭生计。

  2. 历史背景与法律应用

    • 唐代案例:若一家两名成年男子均被判服劳役,且家中无其他劳动力,官府会通过杖责其中一人后释放,避免家庭陷入绝境(《唐律疏议·名例·犯徒应役家无兼丁》)。
    • 清代演变:乾隆时期刑罚减轻,部分案件改为“八折决放”(即杖责力度按八成执行后释放),体现刑罚制度的调整(《清史稿·刑法志三》)。
  3. 与其他刑罚的区别
    不同于单纯释放或长期监禁,“决放”强调刑罚执行与宽宥的结合,既体现惩戒又兼顾社会稳定性,尤其在农业社会中具有缓解家庭劳动力短缺的作用。

提示:该词属于古代法制专用词汇,现代已不适用,相关释义需结合具体历史文献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决放

决放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为龙和方,笔画数为12。它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写法,是形声字。

决放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決放。它的意思是决定或者决断,表示做出最终的抉择,采取行动。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决放的字形有所不同。其中,“放”的古代写法是“方”字上方加上“牛”字,并附加一个旁的叫“青”。而“决”的古代写法则是“立”字旁边加上“水”字,其下方再加上一个“厂”字,表示水流出来的意象。

以下是一个例句,用来展示决放的用法:

他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放了自己的工作。原文:He thought it through and made the final decision to quit his job.

决放的一些相关词语包括:

组词:决策、决心、放弃、放手

近义词:决定、决议、果断

反义词: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犹豫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