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署。《宋史·食货志下七》:“ 太平兴国 初,京西转运使 程能 请之,所在置官吏局署,取民租米麦给酿。”
局署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古代官府处理公务的衙署或机构。以下从权威词典角度解析其详细释义与用法:
根据《汉语大词典》,“局署”为并列式合成词,由“局”与“署”两个表意相近的语素构成:
二者结合后,泛指古代政府设置的行政办公场所或职能机构,常见于历史文献中描述官制体系 。
古代典籍用例
《后汉书·百官志》载:“尚书六曹,分掌庶务,各置局署。”此处指尚书台下属的职能部门 。
唐代杜佑《通典》亦云:“九寺五监,皆设局署以理其事。”强调中央官署的职能分工。
构词特征
“局署”属同义复词,符合古汉语中通过近义语素叠加强化表意的构词规律(如“府库”“城郭”)。此类结构在典章制度类文献中尤为常见,凸显行政机构的权威性 。
现代汉语中,“局署”一词已罕用于日常表达,主要出现于:
“局署”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权威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局署(拼音:jú shǔ,注音:ㄐㄩˊ ㄕㄨˇ)指官署,即古代或现代政府机关、行政机构的办公场所。
局
署
该词在古籍中可见用例,例如:
《宋史·食货志下七》记载:“太平兴国初,京西转运使程能请之,所在置官吏局署,取民租米麦给酿。”
此处“局署”指官府设置的酿酒管理机构。
在现代汉语中,“局署”一词使用较少,多用于历史或特定语境中。例如,政府文件可能表述为“各局、署及部门”,指代不同层级的行政单位。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文或历史演变,可参考《宋史》或汉典等工具书。
闇眇包蕴别邸鬯行掣肘赤生愁长殢酒大頀怠慠到任规盗狱大挑抵多少断航敦励发起人扶奬复阳供张广播段官牛过句函使黑门坎儿火把济度饥黎金背精汰迥乎开浚恳款恐慑两手加额历块六文陆吾闾峰蟒袍玉带迷蝴蝶名辈女床沛沛蜣丸却立沙径上鈎射雕圣女神丧胆落霜刀鼠目獐头司空司务长跳指日提头儿危岩委衣五云谿香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