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上鉤 ”。鱼吞饵着钩。喻受骗上当。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鱼还肉》:“非吾所欲,负命者上鉤。” 元 耶律楚材 《和薛正之韵》:“每怜丹凤能择食,常笑黄龙误上鉤。”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这有何妨, 太公 钓鱼,愿者上钩。”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三章:“她摸摸 道静 冰冷雪白的面颊,说:‘准是看你不上钩,他着了急啦?’”
“上鈎”(shànggōu)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含义和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后蜀何光远的《鉴诫录·鱼还肉》中“非吾所欲,负命者上鉤”,元代耶律楚材的诗句“常笑黄龙误上鉤”也引用了此比喻。
总结来看,“上鈎”既是一个描述具体动作的词汇,也广泛用于抽象表达,需结合语境区分其含义。如需更多古籍或现代文学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鉴诫录》《桃花扇》等文献。
“上鈎”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被某种事物或情感所吸引,难以自拔,进而沉溺其中,成为其奴役。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上”和“鈎”两个部分。其中,“上”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语素,而“鈎”是表示吸引或捕捉的语素。
“上鈎”一词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在繁体汉字中,它的写法为「上鈎」,这个写法中的「鈎」字上面有一个“止”字,表示被某种事物所制止,而下面的「上」字则表示被吸引的动作。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生活中的捕鱼活动。捕鱼者使用钩子(也就是“鈎”)来吸引鱼儿上钩,因此,钩子成为了吸引事物或情感的象征。后来,这个意象被用来形容人们被某种事物所吸引、迷恋的状态。
以下是一些使用“上鈎”的例句:
除了“上鈎”,还可以使用一些相关的词语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如“迷恋”、“沉迷”、“痴迷”等。这些词语都表示被某种事物所吸引、无法自拔。
此外,如果要寻找“上鈎”的反义词,可以考虑使用“释放”、“解脱”、“摆脱”等词语,表示从某种束缚或困扰中获得自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