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军赋的意思、军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军赋的解释

旧时以军事需要征发的赋役。《汉书·惠帝纪》:“家唯给军赋,他无有所与。” 宋 陈亮 《书林勋<本政书>后》:“经赋出於良农,而隶农出军赋,疑非隶农所利。”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军赋”是中国古代与田制相结合的一种军事征调制度,主要用于征发兵役和军事物资。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定义

军赋是古代统治者根据田产或户籍向臣民征调人力(兵役)和军需品(如车马、武器)的制度。其本质是将军事需求与土地分配挂钩,实现“以田赋出兵”,即通过田产确定军事义务。

二、历史发展

  1. 商周时期

    • 商代已有“因井田而制军赋”的记载,初步形成田制与军事的关联。
    • 周朝建立系统的军赋制度,按田邑规模征调车马甲士。例如《汉书·刑法志》记载:“丘十六井(约16块井田),出戎马一匹,牛三头”。
  2. 汉代至宋代

    • 汉代延续此制,《汉书·惠帝纪》提到“家唯给军赋”,即每户承担固定军事赋役。
    • 宋代陈亮在《本政书后》中指出,军赋主要由农民阶层承担,但存在分配矛盾。

三、特点与影响

  1. 双重属性
    军赋既是兵役制度(如“正卒毋过家一人”),也是经济制度(征调物资),兼具军事与财政功能。

  2. 地域差异
    如楚国通过军赋强化军事实力,而田赋侧重经济积累,体现不同地区的应用侧重。

  3. 历史演变
    清代编练新军时,军赋逐渐脱离田制,转向近代化军队建设,但反而加速了清政府的崩溃。

四、现代释义扩展

现代语境中,“军赋”偶尔指歌颂解放军的文学作品(如赋文),但此用法非主流且权威性较低,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制度或案例,可参考《汉书·刑法志》《本政书后》等史料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军赋的意思

《军赋》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是指国家集中力量进行军队建设和发展所征收的税赋。它是由“军”和“赋”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军赋的部首是“冖”(军字的上半部分),笔画数分别是4画和11画。

来源

《军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司徒》一篇,是古代中国周朝时期的一部法律制度文献,用来规定征收的军队建设所需的财物。后来该词逐渐成为军事征收的代名词。

繁体

《军赋》的繁体字为「軍賦」。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军赋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唐代时期,军赋可以写作「軍負」。

例句

1. 国家为了加强军队建设,征收了大量的军赋。
2. 军赋的征收对国家的军事力量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组词

军备、赋税、赋役

近义词

军饷、军费

反义词

农赋、民赋

别人正在浏览...

爱神敖戏谤端抱戴砭剥笔句碧绒绒长悠衬衣敕令疮疹淳光春柜毳帘弟兄斗心非非想宫锦钩吻光趟姑宽寒冷寒氊何已红埃弘裕悔悟角手竭愚禁阙距国恐詟阔悉劳窘厘金局陵衞卤虾油谩言摩砺以须姆师凝肃奇怪砌块绮罗筵奇缺岐周弱柳三尺之木舍贫十二级台风势样四城枉刻望岫息心晩寒围城五鹿乌孙公主无用仙风道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