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军赋的意思、军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军赋的解释

旧时以军事需要征发的赋役。《汉书·惠帝纪》:“家唯给军赋,他无有所与。” 宋 陈亮 《书林勋<本政书>后》:“经赋出於良农,而隶农出军赋,疑非隶农所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军赋,作为古代中国赋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向民众征收的用于军事开支的特定税赋。根据《汉语大词典》的解释,军赋源于周朝时期的“赋”制,是统治者基于土地或人口征收的强制性贡献,旨在筹集军费、装备军队及支持战争活动。在历史演变中,军赋制度经历了从西周“井田制”下的实物征收(如粮食、布匹)到秦汉时期货币化赋税的转变,其核心目的是保障国家军事防御和扩张需求。例如,在《周礼·地官》中记载,军赋被纳入“九赋”体系,强调“以军赋养兵”,体现了古代财政与军事的紧密联系。同时,《辞海》补充指出,军赋在唐宋时期逐渐融入“两税法”,征收方式更趋规范化,但始终以“取之于民,用之于兵”为原则,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军事优先的治理逻辑。这种制度不仅强化了中央集权,还对后世赋税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明清时期的“丁银”制度便部分继承了军赋的征收理念。来源:《汉语大词典》《辞海》《周礼·地官》。

网络扩展解释

“军赋”是中国古代与田制相结合的一种军事征调制度,主要用于征发兵役和军事物资。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定义

军赋是古代统治者根据田产或户籍向臣民征调人力(兵役)和军需品(如车马、武器)的制度。其本质是将军事需求与土地分配挂钩,实现“以田赋出兵”,即通过田产确定军事义务。

二、历史发展

  1. 商周时期

    • 商代已有“因井田而制军赋”的记载,初步形成田制与军事的关联。
    • 周朝建立系统的军赋制度,按田邑规模征调车马甲士。例如《汉书·刑法志》记载:“丘十六井(约16块井田),出戎马一匹,牛三头”。
  2. 汉代至宋代

    • 汉代延续此制,《汉书·惠帝纪》提到“家唯给军赋”,即每户承担固定军事赋役。
    • 宋代陈亮在《本政书后》中指出,军赋主要由农民阶层承担,但存在分配矛盾。

三、特点与影响

  1. 双重属性
    军赋既是兵役制度(如“正卒毋过家一人”),也是经济制度(征调物资),兼具军事与财政功能。

  2. 地域差异
    如楚国通过军赋强化军事实力,而田赋侧重经济积累,体现不同地区的应用侧重。

  3. 历史演变
    清代编练新军时,军赋逐渐脱离田制,转向近代化军队建设,但反而加速了清政府的崩溃。

四、现代释义扩展

现代语境中,“军赋”偶尔指歌颂解放军的文学作品(如赋文),但此用法非主流且权威性较低,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制度或案例,可参考《汉书·刑法志》《本政书后》等史料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昂耸安期生便则道鼻翅避眚朝京超速冲情初雪赐生从绳崔巍雕苓烦燠纷纷不一辅道更号隔品公券孤芳横翠和事老郇瑕话语权建马解纷排难爵罗快壻恇桡枯骨阃教辽鹤陵忽龙花罗摭麦候梅花婢靡旌冥强靡葬末大必折闹动清商伎阙残去故就新舍不得室奥诗衢十样锦素牋跳荡题目投行推说文工文衡项背相谓宵燕谿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