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题目的意思、题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题目的解释

(1) [title;subject;topic]∶诗歌或文章的主题、意旨;书籍的标目

让我们别再谈这个题目了吧

(2) [exercise problem;examination question]∶提出来要求解答的问题

练习题目

(3) [excuse;pretext;name]∶借口;名义

(4) [comment to]∶评论;品题

详细解释

(1).标题;篇目。 汉 王充 《论衡·正说》:“《尚书》《春秋》事较易,略正题目麤粗之説,以照篇中微妙之文。”《隋书·经籍志一》:“其分部题目,颇有次序,割析辞义,浅薄不经。” 宋 苏轼 《与潮守王朝请涤书》之二:“请依碑样,止模刻手书。碑首既有大书十字,碑中不用再写题目。”

(2).品评。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二》:“﹝ 许邵 ﹞少读书,雅好三史,善与人论臧否之误,所题目,皆如其言,世称‘ 郭 许 之鉴’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山司徒 ( 山涛 )前后选,殆周遍百官,举无失才。凡所题目,皆如其言。” 宋 苏轼 《进何去非备论状》:“一经题目,决无虚士,书之史册,足为光华。”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陆鲁望 过 张承吉 丹阳 故居,言:‘ 祐 善题目佳境,言不可刊置别处,此为才子之最也。’余深爱此言。”

(3).题识;名称。《北史·念贤传》:“时行殿初成,未有题目,帝詔近侍各名之,对者非一,莫允帝心。 贤 乃为‘圆极’,帝笑曰:‘正与朕意同。’即名之。” 唐 李尚一 《开业寺碑》:“永言堂构,题目闕如。”

(4).试题;习题。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须中书考试, 陟 令善书者三十人,各令操纸执笔,向席环庭而坐,俱占题目,身自循席,依题口授。” 宋 欧阳修 《进拟御试应天以实不以文赋》:“题目初出,中外羣臣皆欢然。” 冰心 《晚晴集·记一件最难忘的事情》:“今天, 王老师 给我们出了一个作文题目,是‘记一件最难忘的事情’。”

(5).为问题。 清 李渔 《意中缘·奸囮》:“这又是个难题目了,那有这许多盘缠到那里去。” 茅盾 《色盲》:“他觉得有些窘了。他很想抛开这个怪难以作答的题目。”

(6).主题;命题。 宋 杨万里 《红锦带花》诗:“后园初夏无题目,小树微芳也得诗。”《红楼梦》第三七回:“亦不可拘定了我们三个人不做,若遇见容易些的题目韵脚,我们也随便做一首。”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三:“‘跳舞剧’的题目,不适于我们今日的生活。”

(7).指话题。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谈话到十点钟,越谈越不精彩,因为题目不能集中,大家都感觉得精神上隔了一座墙,都不愿意尽量的发挥自己的意见。” 沙汀 《还乡记》三:“‘我们沟里,今年又抓去多少呢?’他接着问,决心换换题目。”

(8).借口;名义。 前蜀 贯休 《送卢舍人》诗之三:“报通三世 释迦 言,莫将 梁武 为题目。”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姦璫柄国,方阴伺君子之隙,肆其詆排,而羣聚清谈,反予以钩党之题目,一网打尽。”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六部分二:“一定是先晓得了自己,才借着这题目粘了拢来!”

(9).名堂;花样。《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其间又有奸诈之徒,就这些贪爱上面,想出个奇巧题目来,做自家妻子不着,装成圈套,引诱良家子弟,诈他一个小富贵,谓之‘紥火囤’。” 沉从文 《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他们常常是一人手持盾牌单刀,一人使关刀或戈矛,照规矩练‘大刀取耳’‘单戈破牌’或其他有趣厮杀题目。”

(10).指迷信所说的命相。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四:“世传《满江红》词云:‘……谁不爱,黄金屋,谁不羡,千钟禄,奈五行不是这般题目。枉费心神空计较,儿孙自有儿孙福,也不须採药访神仙,惟寡欲。’以为 朱文公 所作。余读而疑之,以为此特安分无求者之词耳,决非 文公 口中语。”

(11).见“ 题目正名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题目是汉语中常见的复合名词,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1. 诗文或作品的名称 《现代汉语词典》指出,“题目”原指诗文篇首的概括性标题,如唐代杜甫《咏怀古迹》组诗以地名作为各篇题目。现代泛指书籍、文章、演讲等创作形式的名称。

  2. 考核或训练的命题 据《汉语大词典》释义,题目在科举时代特指考官拟定的试题,如《宋史·选举志》记载的“御试题目”。现代延伸为各类考试、习题中的待解答问题,如数学试卷中的应用题。

  3. 引申的议题与主题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到,“题”与“目”组合后衍生出“核心议题”的抽象含义,如《朱子语类》中“此是功夫第一等题目”,此处指需要深入探讨的学术命题。

该词构词法体现汉字组合特征,“题”本义为额头,引申为事物开端;“目”指眼睛,象征焦点,二者结合形成“核心标识”的复合语义。此解析可参考《汉字源流精解》的字形演变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题目”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

  1. 考试/练习中的问题

    • 指测验、作业或试卷中需要解答的具体问题,如数学题、作文题等。
    • 例:“这次考试的题目难度适中”。
  2. 文章/作品的名称

    • 表示书籍、论文、演讲等创作的核心名称,具有概括性。
    • 例:“论文题目需要体现研究重点”。
  3. 讨论或研究的主题

    • 引申为某个领域内被探讨的核心议题,如会议主题、社会热点等。
    • 例:“本次研讨会的题目是人工智能伦理”。
  4. 其他特殊用法(较少见)

    • 方言中可指借口(如“找题目推脱”),或古文中指“题写匾额”的动作。

提示: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是前三种含义,若需进一步分析具体例句中的含义,可提供上下文。

别人正在浏览...

辨别力脖颈辍津锉末措注大拜打得好当局者迷雕候跌打敦进胹鼈返期風袖冠胄过筛子过遇鼓转河出伏流禾雉监造嘉生嗟仰竫言今是昨非餽携枯雪老公亮铮铮联络理合龙头锯角南普陀寺铺平跷足抗首脐噬屈漾入安居酾沈淡灾上举射口神坰沈泉时分狮负食牛黍饭束勗四大空丝管獀狩帑廥填路通假字吴下阿蒙物形遐魅现量销案消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