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诸郡设在京师的办事处。《汉书·宣帝纪》:“ 邴吉 为廷尉监,治巫蛊於郡邸。”《北史·循吏传·柳俭》:“拜 弘化 太守, 俭 清节愈励。 大业 五年,入朝,郡国毕集……帝赐 俭 帛二百匹, 绚 ( 郭绚 )、 肃 ( 敬肃 )各一百匹,令天下朝集使送至郡邸,以旌异焉,论者美之。” 唐 李颀 《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诗:“怀章不使郡邸惊,待詔初从闕庭至。”
(2).借指郡国。 唐 封敖 《授史宪忠泾原节度使制》:“擢自郡邸,陟於斋坛。”
郡邸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和古代制度两方面解析:
字义解析
“郡”指古代行政区划单位,始于战国,秦汉后成为地方行政主体;“邸”原指官员住所,后引申为地方机构在京城的办事处。二字组合后,“郡邸”特指汉代各郡国在首都长安设立的官方联络机构,用于接待本郡官员、传递文书、储存贡品等(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历史功能
郡邸是中央与地方行政衔接的关键枢纽。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郡邸设有“郡邸长丞”官职,负责管理郡国事务、通奏报、迎送官吏等,兼具政治联络与后勤保障职能(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语义演变
唐代以后,随着地方行政制度变革(如设节度使、道府),郡邸逐渐被“进奏院”取代。现代汉语中,“邸”仍保留“高级官员住所”或“外交机构”的引申义(如“官邸”“大使邸”),但“郡邸”一词已转为历史专称(来源:《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
权威参考链接
- 《汉语大词典》释义:http://www.hydcd.com/cd/htm12/156230.htm
- 《中国历史大辞典》制度史卷:中华书局官网历史制度分册
- 《辞源》第三版在线版:商务印书馆辞源检索平台
“郡邸”是古代汉语中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析:
京师办事处
指各郡在首都设立的官方机构,用于处理地方与中央的事务衔接。例如《汉书·宣帝纪》记载的“治巫蛊於郡邸”,说明汉代郡邸是处理重要案件或政务的场所。
郡国代称
在文学或历史文献中,常借“郡邸”指代郡级行政区域本身,如唐代封敖《授史宪忠泾原节度使制》中“擢自郡邸”即象征从地方郡国提拔官员。
行政与居住功能
郡邸不仅是办公场所,也作为地方官员在京师的居所,如《北史》提到柳俭被表彰后“令天下朝集使送至郡邸”,凸显其兼具接待与行政属性。
权力象征
成语中用以体现官员的权威,例如李颀诗句“怀章不使郡邸惊”,暗含官员通过郡邸展现身份地位。
汉代郡邸侧重实际政务功能,唐代则更偏向借代郡国或象征意义,反映不同时期政治结构的差异。例如西汉诸侯王在长安的府邸也被纳入“郡邸”范畴。
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汉书》《北史》等史料原文。
阿磨班倕包封表帕禀体不可当蝩虫辞臣玳瑁鱼丹池登高履危掉盏子地论宗底属东牀方牧酣鏖嘿嘿黑漫漫黑藻合群厚脸皮黄茧糖酵粥觐亲筐缘窥伺苦切陵抑刘向龙泉緑庄严麻绖旄马瞀儒马騣秘幻南派牛衣泪疲顽扑吃曲宴弱腕上半年上课稍秣螫手四物松房腾贵天真烂慢跳石推土机望夫山韦褐握蛇骑虎详慎厢悬咸壤小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