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调品的意思、调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调品的解释

(1).谓调丝品竹。 唐 白居易 《简简吟》:“十一把镜学点粧,十二抽针能绣裳;十三行坐事调品,不肯迷头白地藏。”

(2).犹调理,调和。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序例一·<神农本经>名例》“药性有宜丸者”引 华佗 曰::“汤可以荡涤臟腑,开通经络,调品阴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调品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两个主要义项,均属古代汉语用法:


一、动词:评定等级;调整官职

指对官员职位级或物品优劣进行评定与调整。

出处:

  1. 《说文解字》释“调”为“和也”,引申为协调次序;“品”为“众庶也”,指等级类别。
  2. 《汉书·董仲舒传》载:“考绩黜陟,计事定赏,调品百官。”此处指考核官员政绩以调整官职品级。
  3. 《后汉书·刘恺传》亦有“调品清浊”之述,意为甄别人才高下以定官职升降。

二、名词:调味之品

指用于调和食物滋味的佐料,即调味品。

出处:

  1. 《礼记·内则》载“和用醯,兽用梅”,郑玄注:“调品之法。”指调配食物滋味的配料与方法。
  2. 清代《广雅疏证·释器》明确将“盐、醢、醯、梅”等列为“调品”,佐证其调味料含义。

词源说明:

“调”本义为和谐、协调(《说文·言部》),“品”指品类等级(《说文·品部》)。二者复合后,既可表官职调整的抽象行为,亦引申为具体调味物料,均体现“使事物有序相协”的核心语义。现代汉语中,“调品”一词已罕用,其“调味”义由“调料”“调味品”等替代;“评定等级”义则融入“考评”“评级”等词汇中。

网络扩展解释

“调品”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1.调丝品竹(演奏乐器)

指演奏或调试丝弦类(如琴、瑟)和竹管类(如箫、笛)乐器,引申为对音乐的鉴赏与技艺的掌握。
文献例证:唐代白居易《简简吟》中“十三行坐事调品”一句,描述了少女在音乐方面的修养。

2.调理、调和(调节平衡)

多用于中医或养生语境,表示通过药物、饮食等方式调节身体机能,使阴阳、脏腑等达到平衡状态。
文献例证: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引华佗之言:“汤可以荡涤脏腑,开通经络,调品阴阳”,强调汤药对身体的调和作用。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典医学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暴横靶台犇佚惼心变心易虑逋慢朝华夕秀乘法筹厝触动纯钢磁场丁祭低头搭脑冬大麦烦腻衯衯丰功硕德公会乖贰乖疏归流鼓溜溜翰飞好事合江楼闳巨哗世湖吃海喝虎吓极爱极恶穷凶窘步闚闪老婢子累手敛衿敛束遴委绵延起伏摩厓溺盆子泥钱盘田轻色三皈三商盛产霜高死有余责填鸭式灌输提点痛痛快快外祀往则未际无明夜衔桮象觯玁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