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除,任命。《后汉书·彭宠传》:“帝遣 宠 从弟 子后兰卿 喻之, 宠 因留 子后兰卿 ,遂发兵反,拜署将帅,自将二万餘人攻 朱浮 於 蓟 ,分兵徇 广阳 、 上谷 、 右北平 。”
"拜署"是古代汉语中与官职任命相关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包含两层内涵:
一、仪式性行为 "拜"指通过特定礼仪程序完成官职授予,《古代官制辞典》记载该仪式需在宗庙或官署正堂举行,包含三揖三让之礼。参与者需身着特定冠服,手持笏板完成整套动作程式。
二、文书确认程序 "署"特指在任命文书上的签署行为。据《中国历代职官制度研究》所述,汉代起正式官员任命需经尚书台用印,唐代发展为"告身"制度,需经三省共同签署才具法律效力。这种双重确认机制体现了古代官僚体系的制衡原则。
该词常见于宋元文献,如《宋史·职官志》载:"凡拜署京官,皆具状申中书门下。"明代后逐渐被"铨授""题补"等术语取代。现代汉语中已无实际使用场景,仅存于历史文献研究领域。
“拜署”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帝遣宠从弟子后兰卿喻之,宠因留子后兰卿,遂发兵反,拜署将帅,自将二万余人攻朱浮于蓟……”
此处“拜署将帅”意为任命将领,是典型的军事场景应用。
字词拆分:
语境特征:
多用于历史文献,描述君主或掌权者对下属的职务任命,常见于军政领域。
“拜署”是古代官职任命术语,需结合历史文献理解其含义。若需进一步探讨具体场景或相关词汇,可参考《后汉书》等典籍。
仓狗袃蒯尘蠹痴望脆怯撮囊丹菊胆勇大序方框诽诽风里杨花骨脉滚溜古人恒分胡僧江阳教约甲鱼诘禁僦椽絶早絶足蜡腊冷竈炼话理曹掾蛎鹬孷孳龙轜龙爪粟论敍没溜儿门闼眄视指使弥辔披拣泼醅巧便七老八十全日制陕服蛇祖拾荒瘦煤数计疏昵嗣继素壁隋宫通路酒透视图往彦豱公想度小潮销声啸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