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汲冢书的意思、汲冢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汲冢书的解释

晋 太康 二年, 汲郡 人 不準 盗发 魏襄王 墓(或言 安釐王 冢)所得的数十车竹书。内有《纪年》、《易经》、《易繇阴阳卦》、《卦下易经》、《公孙段》、《国语》、《名》、《师春》、《琐语》、《梁丘藏》、《缴书》、《生封》、《大历》、《穆天子传》、《图诗》、及杂书《周食田法》、《周书》、《论楚事》、《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等,共计七十五篇。竹书皆 先秦 科斗字。 晋武帝 命 荀勗 撰次,以为《中经》。原简早已不传。参阅《晋书·束晳传》、《荀勗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汲冢书"是中国古代文献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竹简遗存,特指西晋咸宁五年(279年)在汲郡(今河南卫辉市)战国古墓中出土的一批竹简文献。据《晋书·束皙传》记载,这批竹简由盗墓者发现,后经学者荀勖、束皙等人整理,共得古籍七十五篇,约十万余字。其内容涵盖编年史《竹书纪年》、易经类文献《易繇阴阳卦》、神话传说《穆天子传》等珍贵典籍,其中《竹书纪年》颠覆了《史记》记载的商周年代体系,为研究先秦历史提供了全新视角。该文献的发现印证了《汉书·艺文志》"古文经书多藏于秘府"的记载,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评价其"足以证经,亦足以补史"。当代考古发现如清华简、郭店楚简的相继出土,进一步证实了汲冢书所载文献的史料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汲冢书”是西晋时期在汲郡(今河南卫辉)战国古墓中出土的一批竹简文献总称,其发现与内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发现背景
公元279年(一说280年),汲郡人“不准”盗掘了魏襄王墓(或魏安釐王墓),发现数十车竹简。这些竹简后被官府收缴,由荀勖等人整理,共得75篇文献。

2. 核心文献
主要包括:

3. 文字与整理
竹简用战国科斗文(蝌蚪篆)书写,整理后藏于秘府,部分内容流传后世,但原简已佚。

4. 历史意义

注:部分资料误称“汉汲冢书”,实为战国魏国文献,汉代并未参与此发现。需注意区分。

别人正在浏览...

拜门被声贝子编内便音编制不此之图参处持衡赤盐吃重臭气楚囚登朝方阵翻讨负羁改换门闾干嗌个性鬼门关规旋国常泓坳欢呀换职恚嗔虎生生翦灯见贤街禁嗟咏集灵宫惊绣金漆马桶九锡恺悌君子考伐快讯牢头连裌龙虱没摆布内侄女能掐会算蹑捕农历畔逆跑题澎湖列岛披星戴月朴实头千里骏骨人潮宂费塞贤神丽失利宿疾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