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九锡的意思、九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九锡的解释

(1).古代天子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器物,是一种最高礼遇。《公羊传·庄公元年》“锡者何?赐也;命者何?加我服也” 汉 何休 注:“礼有九锡: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则,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賁,七曰宫矢,八曰鈇鉞,九曰秬鬯。”《汉书·武帝纪》:“ 元朔 元年,冬十一月……有司奏议曰:古者,诸侯贡士,壹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乃加九锡。” 宋 林逋 《深居杂兴诗》之四:“三千功行无圭角,可望虚皇九锡表。” 明 杨珽 《龙膏记·宠赐》:“羣僚皆拱向,九锡足恩光。”

(2). 魏 晋 六朝 掌政大臣夺取政权、建立新王朝率皆袭 王莽 谋 汉 先邀九锡故事,后以九锡为权臣篡位先声。 唐 杜牧 《和野人殷潜之题筹笔驿十四韵》:“ 三吴 裂婺女,九锡狱孤儿。”《新五代史·孔循传》:“ 太祖 曰:‘我不由九锡作天子可乎?’” 清 赵翼 《五人墓》:“纵撰九锡盗神器,中外臣僚孰枝梧。”诗中“九锡”是指九锡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九锡是中国古代君主授予诸侯、大臣的九种礼器组合,代表着臣子所能获得的最高等级礼遇与政治特权。其具体内容及象征意义如下:

  1. 车马:特指金车大辂与兵车戎辂,象征军事统帅权;
  2. 衣服:衮冕之服及赤舄,体现受赐者地位仅次于天子;
  3. 乐县:三面悬挂的钟磬乐器,标志礼仪规格的提升;
  4. 朱户:红色门户,彰显特殊身份地位;
  5. 纳陛:专设台阶,强化礼仪空间的特权性;
  6. 虎贲:三百武士护卫,授予特殊军事保护权;
  7. 斧钺:代表征伐之权的兵器;
  8. 弓矢:彤弓矢与卢弓矢,象征对外征讨的合法性;
  9. 秬鬯:祭祀用香酒,赋予宗教祭祀特权。

该制度最早见于《尚书》记载,成型于周代礼制,至汉代成为权臣代行皇权的政治信号。王莽、曹操等历史人物接受九锡,均成为改朝换代的前奏。其本质是儒家礼法制度下君权让渡的象征体系,反映了古代中国「天命转移」的政治哲学内涵。

(参考来源:汉典网《九锡释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古代礼制研究》、中华书局点校本《汉书·王莽传》)

网络扩展解释

九锡是中国古代帝王授予诸侯或重臣的九种特殊礼器,象征最高礼遇与政治权威。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解析:

1. 基本定义与构成
九锡最早见于周代礼制,完整记载见于《公羊传》何休注,包含九类器物:

2. 历史演变与政治意义
•先秦至汉:起初作为表彰功臣的荣誉制度,如汉武帝时期对诸侯的嘉奖。
•汉末至魏晋:逐渐异化为权臣篡位的前兆。例如王莽、曹操、司马昭等均先受九锡,后建新朝,形成“加九锡-封王-称帝”的篡权模式。

3. 受赐者的双重性
九锡获得者分为两类:

4. 礼制与权力的象征
九锡器物中,朱户、纳陛体现等级特权,弓矢斧钺赋予军事专断权,秬鬯则涉及祭祀权——后者被视为君权神授的核心象征。这种设计使九锡成为“准帝王”身份的标志。

总结
九锡制度兼具荣宠与政治博弈属性,其演变折射出中国古代君权与臣权关系的复杂性。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案例,可参考《后汉书》《三国志》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拔丝八译边竖篦箕碧盈盈卜凤不知所言代面代敍荡佚胆义蹈践低卬曡秀东海黄公斗级翻着韤凤炬甘酸挂一鈎子雇佣函矢相攻后妻瓠肥惠文鹄林急留古鲁寖安锦贉九攻久远拘陋亢厉泪妆粮重利亮伦侯轮睛鼓眼民间墓碑木钩子木数攀害抛空疲苦甓珠乾女儿乔清秀檾麻蛐蛇任放上南落北玩敌毋将无声戏香酥贤合蟹杯谢绝歙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