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衡的意思、持衡的详细解释
持衡的解释
(1).见“ 持衡拥璇 ”。
(2).持秤称物。比喻公允地品评人才。 唐 綦毋潜 《送崔员外黔中监选》诗:“持衡出帝畿,星指 夜郎 飞。”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然自后北闈试事,不復令新殿撰持衡,遂改三百餘年之旧制矣。”
词语分解
- 持的解释 持 í 拿着,握住:持笔。持枪。持牢(把稳)。 遵守不变:坚持。持久。持操(保持节操)。持之以恒。 主张,掌管:主持。持平。持国。持重。持之有故(立论有根据)。 对待,处理:持身(对待自己)。持盈。持
- 衡的解释 衡 é 秤杆,泛指秤:衡器。衡镜(借指辨别是非善恶的标准)。衡鉴(衡镜)。 称量:衡钧(借指执掌国政之权)。 反复思索做出决定,比较评定:权衡。衡情度理。 平,对等:平衡。均衡。 指北斗星:衡汉(北斗
网络扩展解释
“持衡”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其解释可综合如下:
一、基本含义
-
保持平衡与公正
指在处理事务时坚持不偏不倚的态度,维持事物的平衡状态。例如在经济领域,常被用于描述“盈亏持衡”等场景。
-
品评人才的公允性
源自“持秤称物”的比喻,引申为公正地评价和选拔人才。如唐代杜甫诗句“持衡留藻鉴”,即用此意。
二、历史典故与引申义
-
“持衡拥璇”的权柄象征
该词最早与“持衡拥璇”相关,指代掌握国家权柄(“衡”“璇”为北斗七星中的两星,象征权力)。宋代林逋诗中“他日愿持衡”即表达对执掌国政的期许。
-
文学中的运用
唐代诗人綦毋潜曾以“持衡出帝畿”描述官员外派时的公正形象,清代文献中亦有用例说明其与科举选拔的关联。
三、现代使用场景
- 管理领域:强调决策需平衡各方利益。
- 教育评价:指教师或考官应公平对待学生。
- 经济调控:如“外汇持衡”等术语。
四、例句参考
- “持衡留藻鉴,听履上星辰。”(杜甫《上韦左相二十韵》)
- “当外汇储备趋于持衡时,需保持高利率以稳定经济。”(现代经济文本)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用例或演变脉络,可参考汉典及查字典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持衡"是一个汉字词组,意思是保持平衡、平衡自己的心态、行为举止等方面。下面按要求给出相关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
- 持:手(扌)+ 次(次)
- 衡:行(彳)+ 黄(黃)
来源:
"持衡"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下》:“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而能始,不自年而能终也。是以天地持衡而万物备焉。”意思是天地之所以能够存在长久,是因为它们不自私自利,能够保持平衡,万物才能够安稳存在。
繁体字:
在繁体字中,"持衡"分别是"持衡"和"持衡"。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持衡"的字形与现代基本相同,没有明显变化。
例句:
1. 他是一个很懂得持衡的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保持冷静和理智。
2. 为了身心健康,我们需要学会持衡,充分平衡工作、休息和娱乐的时间。
组词:
持证、持久、持之以恒、平衡、保持、均衡等。
近义词:
平衡、维持、均衡、稳定等。
反义词:
失衡、偏颇、不平衡、不稳定等。
希望这些回答对你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瞹瞹白甚么把揽班师抱头大哭鄙介並肩不屑毁誉不走操嗔澄绿称铊等守度荒恶衣粗食蕃服方等归咎浩眇鹤卵怀金拖紫假倩假士精驴祲怪惊险片金簴晋王连尹梨英鲁飔买懽姏姆明朗末家秣马厉兵脉脉相通排风丕图琼尺蛩蟁毡屈竭群架苒荏榕树软设备上腰深入显出神往神来诗乡水产暑雪贴里拖肠鼠问状五范象话闲家小学而大遗谐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