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鬼门关的意思、鬼门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鬼门关的解释

[the gate of hell] 迷信传说中的阴阳交界的关口,比喻凶险的地方

泄滩青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长江三峡》

详细解释

(1).古关名。在今 广西 北流 、 玉林 之间,其地有两山对峙,形同关隘,甚险恶,中间通道,为古代通往 钦 、 廉 、 雷 、 琼 及 交趾 的要冲。《旧唐书·地理志四》:“﹝ 鬼门关 ﹞其南尤多瘴癘,去者罕得生还。谚曰:‘ 鬼门关 ,十人九不还。’” 宋 黄庭坚 《竹枝词》之一:“ 鬼门关 外莫言远,五十三驛是 皇州 。”

(2).迷信传说中的阴世、阳间之交界外;死亡的边缘。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四折:“在鬼门关夺转这冻形骸。”《西游记》第十回:“忽见一座城,城门上掛着一面大牌,上写着‘幽门地府鬼门关’七个大金字。” 郭鹏 《刘亚生》:“像他这样站在鬼门关上开玩笑的人,真是少见!”

(3).比喻险恶的境地。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一折:“我与你踢倒鬼门关,打开这 槐安 路,把一枕 南柯 省悟。再休被利锁名韁相缠住。”《老残游记》第十四回:“这一卖, 翠环 可就够他难受了……眼看着一个老实孩子送到鬼门关里头去,实在可怜。” 老舍 《蜕》第二:“即使 天津 是鬼门关,他们也得闯出来,做个自由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鬼门关”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鬼门关”原指传说中阴阳两界的交界关口,为阴曹地府的入口,后衍生为“凶险之地”或“生死难关”的比喻。例如:“闯过手术台,犹如过了鬼门关”。

二、词源与历史演变

  1. 神话起源:道教文献《云笈七签》记载,鬼门关为“北酆罗山六天鬼神之宫”,是亡灵进入幽冥的必经之路。
  2. 文学引申:唐代诗词中已出现借喻用法,如元稹诗句“瘴色满身治不尽,何须更入鬼门关”,形容岭南地区环境险恶。

三、地理与文化指代

历史上“鬼门关”曾是真实地名。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代在广西设“鬼门关”,因当地气候恶劣、山路险峻得名,宋代后改名“桂门关”。此名称印证了古代中原对南方边陲的认知局限。

四、民俗信仰中的象征

民间传说中,鬼门关与“七月半”中元节习俗相关。《中国民俗志》提到,部分地区的祭祀仪式会焚烧纸钱以“安抚鬼门关外的游魂”,反映生死观与祖先崇拜的融合。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云笈七签·卷二十二》(道藏本)
  3. 《新唐书·地理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4. 《中国民俗志·节庆卷》(地方文化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鬼门关”是一个多义词汇,其含义可从神话传说、地理实体及文学比喻三个层面综合解析:

一、神话传说

在中国传统信仰中,鬼门关是阴曹地府的重要关隘,被视为阴阳两界的交界处。亡魂需通过此关进入地府,接受审判。传说中,鬼门关由鬼卒把守,作恶者将受严惩,而善者则相对顺利通过。

二、地理实体

历史上存在名为“鬼门关”的古关隘,位于今广西北流市与玉林市交界处。此处双峰对峙,地势险要,是古代通往钦州、雷州等地的交通要冲。因瘴气弥漫、环境恶劣,民间有谚语“鬼门关,十人去,九不还”,形容其凶险。

三、文学与比喻

  1. 象征凶险境地
    成语“鬼门关”常比喻极度危险或难关,如《长江三峡》中“崆岭才是鬼门关”。
  2. 死亡边缘的代称
    文学作品如《西游记》描述其为“幽门地府鬼门关”,郭鹏则用“站在鬼门关上开玩笑”形容生死一线的场景。

四、文化融合

佛、道及民间信仰中,鬼门关不仅是地理或神话概念,更承载了生死观与道德审判的寓意,强调善恶有报的伦理观念。


鬼门关兼具神话、历史与文学三重内涵,既是阴阳分隔的象征,也是现实险境的代称,更延伸为对人性与命运的隐喻。更多细节可参考搜狗百科、汉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身何赎碑板被辞蹦跶邠壃槽户搭醮宕逸碇铁短生蜚挽疯杈覆盆之冤夫室高秩给札汗流接踵横截后前黄埃虎骨谏说靳故觉场开精露头露脑梅内劳斯定理排抵潘郎鬓偏得骞汙寝兽穷奢极侈泣下如雨取履赡恤沙涨识字班收拔刷剌剌鼠齧蠹蚀谈晤踏硬天翰天文单位跳突筒竹布偷刻氽子外公外路人顽悖违忧握兰武政五浊镶配削迹写法系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