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恺悌君子”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恺悌”意为和乐平易、亲切温和,“君子”在先秦时期特指品德高尚的诸侯卿士,后泛指德行优良的人。合指品德高尚、平易近人且待人宽厚的贤者。
二、出处与演变
三、用法与特点
四、例句与延伸
五、文化内涵
该成语反映了儒家文化中对“君子”的理想化要求,即内外兼修:既需道德高尚,又需具备亲民的处世态度。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左传》《诗经》等典籍原文。
《恺悌君子》(kǎi tì jūn zǐ)一词由三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恺”、“悌”和“君子”。
1. “恺”字的部首是“心”(xīn),总笔画数为9,其繁体字为“愷”。
2. “悌”字的部首也是“心”,总笔画数为10,其繁体字为“悌”。
3. “君子”是一个成语,由“君”和“子”两个字组成,部首分别为“口”(kǒu)和“子”(zǐ),总笔画数分别为7和3。
这个词的来源可追溯到《论语》,其中有“君子恺悌,小人怀惠”之句。意思是指君子有亲恩孝悌之德,小人则心怀私利。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例如,“恺”字曾以“愷”写作繁体字,而“悌”字则保持不变。对于“君子”,则没有繁体字形式,保持现代汉字的写法。
以下为《论语》中关于“恺悌君子”的例句:
1. 君子恺悌,小人怀惠。(出自《论语·述而》)
2. 见其闻仁,见其欲不闻也。(出自《论语·述而》)
3.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出自《论语·泰伯》)
一些相关的组词包括:
1. 恺悌:指恳切敬爱;
2. 君子之学:指君子应该学习的道德品质;
3. 孝悌:指儿女对父母、兄弟对兄弟的孝顺和悌忍。
一些近义词有:
1. 仁爱:指对他人的爱和关怀;
2. 忠诚:指对国家、组织或他人的忠诚和忠实;
3. 和谐:指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
一些反义词有:
1. 小人:指心胸狭隘、心怀私利的人;
2. 非义:指违背道义、不符合正义的行为;
3. 不悌:指不孝敬、不顺从的行为。
豹子霸山剥离彩晕残片尝酎俦伴储畜钉子户二轮旛盖丰荐够不着郭公砖聒天懽忭鼓舞黄鹄楼圜宰灰败祸几火烧云简素进究几砚聚齐了处量移联合莲华练真笭箐泼花团蒲鞭示辱前史七不堪蛴螬妻梅子鹤清冷润家钱润浸三边缫丝娘申敕硕大肆肆贪求无已恸咷吞景畖留望岁诬诋无明夜乌鲗墨向前嫺熟萧光小农经济谢家宝树牺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