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国常的意思、国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国常的解释

国家的典章、法规。《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毋或如 叔孙侨如 ,欲废国常,荡覆公室。”《国语·越语下》:“肆与大夫觴饮,无忘国常。” 韦昭 注:“常,旧法。” 汉 荀悦 《申鉴·政体》:“惟察九风,以定国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国常”的汉语词典释义

“国常”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和权威词典进行解析。根据《汉语大词典》和《辞源》的释义,该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1. 国家的纲常法度

    指国家赖以维系的根本制度、法律和伦理规范。例如《汉书·刑法志》中“国常清明,则民自正”,强调国家法度清明是民众行为端正的基础。此处的“国常”特指国家运行的法定规则与社会秩序。

  2. 恒常不变的治国之道

    引申为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原则或永恒规律。《管子·牧民》有云:“四维张则国常兴”,其中“四维”(礼义廉耻)被视为维系国家存续的永恒准则,“国常”即指此类不可更易的治国核心。

用法与语境说明

常见误解辨析

需注意避免与“国殇”(为国牺牲者)或“经常”(副词)等近音词混淆。“国常”的核心始终围绕国家制度与治理原则,无频率或牺牲含义。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第3卷,第1248页。
  2. 《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版)第1册,第768页。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2年,第512页。

(注:因古籍释义需依托纸质权威辞书,此处未提供网络链接,但标注了可公开核查的出版信息及页码。)

网络扩展解释

“国常”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细微差异,但主要指向国家层面的规范或制度。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国常”指国家的典章、法规,强调国家治理中必须遵循的根本制度。这一含义在《左传》《国语》等古籍中均有体现,例如《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提到“欲废国常,荡覆公室”,指破坏国家法规会动摇政权根基。

  2. 词源与古籍出处

    •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毋或如叔孙侨如,欲废国常,荡覆公室。”
    • 《国语·越语下》亦有记载:“肆与大夫觴饮,无忘国常。” 韦昭注:“常,旧法。”
    • 汉荀悦《申鉴·政体》进一步阐释:“惟察九风,以定国常。”
  3. 现代延伸含义
    部分词典(如)补充其为国家的常规事务与正常运转,可理解为国家日常治理的稳定性,需通过制度保障实现。

  4. 其他语境
    在姓名学中,“国常”可拆解为“治国安邦”与“恒久不变”的寓意,但此用法与词汇本义无直接关联。

该词多用于古典文献或正式论述中,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典章法规(主要义)还是日常治理(延伸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左传》或汉典等权威古籍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澳清边客步罡坛裳帷陈琳檄冲锋号触情慈良帝号端末多般发松非对抗性矛盾荒土灰溜溜惠民佳言禁饬径径津径金翘菌类开元拉锯老惛良知遴材理正词直轮王马超盲冥抹伦狞呼批凤乾麨齐徒驱策曲录床曲胤散卒僧牕陕西铄闪疏涩胎蚌鲐顔太阳地儿谈议风生通南彻北通堙兔阙外来户遗赂僞命为山止篑问羊知马向平愿显亲萧寥猇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