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九仪的意思、九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九仪的解释

(1).天子接待不同来朝者而制定的九种礼节。《周礼·秋官·大行人》:“以九仪辨诸侯之命,等诸臣之爵。” 郑玄 注:“九仪,谓命者五:公、侯、伯、子、男也;爵者四:公、卿、大夫、士也。”后称朝见天子之礼为九仪。 唐 李纾 《让皇帝庙乐章·亚献终献》:“秩礼有序,和音既同。九仪不忒,三揖将终。” 宋 柳永 《御街行·圣寿》词:“九仪三事仰天颜,八彩旋生眉宇。”

(2). 周 代对九种命官的授命仪式。《周礼·春官·大宗伯》:“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壹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命赐则,六命赐官,七命赐国,八命作牧,九命作伯。”

(3).《诗·豳风·东山》:“亲结其縭,九十其仪。” 毛 传:“九十其仪,言多仪也。”后因以“九仪”指聘嫁的仪节。 北周 庾信 《周冠军公夫人乌石兰氏墓志铭》:“百两言归,九仪从聘。”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九仪”是古代礼仪制度中的重要概念,主要有以下三种含义,不同语境下需结合文献具体分析:

一、天子接待来朝者的九种礼节

源自《周礼·秋官·大行人》,指周天子根据诸侯爵位(公、侯、伯、子、男)和臣子等级(公、卿、大夫、士)制定的九种朝见礼仪,用于区分身份尊卑。例如《周礼》记载:“以九仪辨诸侯之命,等诸臣之爵。”

二、周代命官授命的九种仪式

出自《周礼·春官·大宗伯》,涉及官员从“一命”到“九命”的晋升仪式,包括受职、受服、赐国等不同级别,如“七命赐国,八命作牧,九命作伯”,体现古代官制中的等级制度。

三、婚嫁聘礼的多重仪节

源自《诗经·豳风·东山》“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原指婚礼中繁琐的礼节,后引申为婚嫁程序的统称。北周庾信在墓志铭中以“九仪从聘”描述婚礼的隆重。


说明:以上解释综合了《周礼》《诗经》等文献及后世用例。由于不同朝代对“九仪”的具体实施可能存在差异,研究时需结合具体历史背景。

网络扩展解释二

九仪(九儀)一词的意思是指古代中国皇室礼仪中的九种主要仪式。拆分部首为“乙”和“⼀”,总计四画。九仪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礼记》中。在繁体字中,九仪的写法为「九儀」。 在古代,汉字的形态经历了多次变化。九仪一词古时候的写法有所不同,可以使用「九儀」或者「九仪」两种方式。这两种写法都被广泛运用,以表达对九种主要仪式的称谓。 以下是关于九仪的一个例句:在古代中国,九仪被视为皇家权威的象征,是表达至高荣誉和尊严的重要仪式。 一些与九仪相关的组词可以包括「乐舞九仪」、「九仪殿」等。其中,“乐舞九仪”指的是在九种主要仪式中进行的舞蹈表演,而“九仪殿”是指用来进行九仪仪式的场所。 九仪的近义词可以是「皇家礼仪」或者「宫廷仪式」,用来描述类似的仪式行为。而反义词方面,可能没有一个特定的词语与九仪形成反义关系,因为九仪代表的是一种庄重、庄严的仪式,没有明显的相对概念。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满足您对于九仪这个词的了解需求。如果还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