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以系结铠甲部件使之成为整体的绳。《战国策·燕策一》:“妻自组甲絣,曰有大数矣。” 吴师道 补正:“以绳直物曰絣,此谓编组穿甲之绳也。”
“甲絣”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铠甲相关的组件。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甲絣(jiǎ bīng)指用以系结铠甲部件、使其成为完整整体的绳子。这类绳子通常用于固定甲片或连接铠甲的各个部分,类似于现代装备中的绑带或系带功能。
该词最早见于《战国策·燕策一》:“妻自组甲絣,曰有大数矣。”。这里的“组甲絣”描述了编织铠甲绳索的过程,反映了古代战争中铠甲的精细制作工艺。
甲絣的记载反映了古代军事装备的细节,也侧面印证了战国时期铠甲制作的标准化程度。这类细节词汇的保留,为研究古代军事史和服饰史提供了语言线索。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说文解字》对“絣”的注解或《战国策》相关篇章。
甲絣(jiǎ zhěn)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多种意思,如下所示。
1. 甲絣指的是古代将领佩带在盔甲上的金属或亮片装饰物。
2. 甲絣也可以指一种缝饰法,用于为衣物、被褥等物品增加装饰和巧妙的附着物。
甲絣的部首是糸(mì)和糸部(bù),笔画数为7。
甲絣这个词的源于古代。甲字指的是盔甲,絣是一种装饰物的称呼。
甲絣的繁体字为甲纏。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甲絣可以写作甲纏,意思和现代写法相同。
1. 他的盔甲上装饰了许多华丽的甲絣。
2. 我用丝线做了一些甲絣来装饰我的新衣服。
甲编(jiǎ biān)、絣带(zhěn dài)、絣线(zhěn xiàn)
甲饰(jiǎ shì)、絣缀(zhěn zhuì)
裸露、素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