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荄的意思、根荄的详细解释
根荄的解释
(1).亦作“ 根垓 ”、“ 根核 ”。植物的根。《文子·符言》:“故羽翼美者,伤其骸骨;枝叶茂者,害其根荄;能两美者,天下无之。” 汉 刘向 《说苑·建本》:“树本浅,根垓不深。”《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入地则孕毓根核。” 唐 白居易 《问友》诗:“根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 宋 司马光 《为始平公祭晋祠文》:“然原陆久燥,根荒未浹,畎亩喁喁,犹有待望。”
(2).比喻事物的根本,根源。《旧唐书·元稹白居易传论》:“臣观 元 之制策, 白 之奏议,极文章之壼奥,尽治乱之根荄。” 清 龚自珍 《勇言行箴》:“其精神外矣,其根荄誖矣。”
(3).植根。 姚华 《曲海一勺·原乐》:“今试言之,夫礼乐者,橐籥于元气,根荄于人情。”
词语分解
- 根的解释 根 ē 高等植物茎干下部长在土里的部分:根植。根茎。根瘤。根毛。根雕。须根。块根。扎根。叶落归根。 物体的基部和其他东西连着的部分:根底。根基。墙根儿。 事物的本源:根源。根由。根本。知根知底。 彻底
- 荄的解释 荄 ā 草根。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根荄”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ēn gāi,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
植物的根
指植物生长于土壤中的部分,如《文子·符言》提到“枝叶茂者,害其根荄”,强调根与枝叶的依存关系。汉刘向《说苑·建本》亦用“根垓”表示根系的深浅。
-
异体写法
该词也写作“根垓”“根核”,如《汉书·五行志》中“孕毓根核”即指植物根部。
二、比喻意义
-
事物的根本或根源
常用于抽象概念,如《旧唐书》评价元稹、白居易的文章“尽治乱之根荄”,指其触及治乱的核心。清代龚自珍则以“根荄悖矣”比喻精神根基的错乱。
-
强调深层关联
姚华《曲海一勺》中“根荄于人情”,形容礼乐制度扎根于人性本质。
三、用法与示例
- 古籍引用
白居易《问友》诗:“根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描绘植物根系交错的自然景象。
- 现代解释
汉典等工具书将其归纳为“植物的根”“比喻根源”“植根”三层含义。
补充说明
- 字形结构
“荄”本身指草根(如《说文解字》注“草根也”),与“根”组合后强化了“根本”之意。
- 适用语境
多用于文学、哲学领域,较少出现在口语中。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文子》《说苑》等古籍原文,或汉典等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根荄这个词的意思是指植物的根系。
根荄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和艸(⺆表示动作,艸表示植物),共有10个笔画(根字部首为9画,艸字部首为1画)。
根荄这个词的来源是由根字和荄字组合而成。根字表示植物的根部,荄字表示植物的茂盛,结合在一起表示植物的根系。
在繁体字中,根荄的写法与简体字保持一致。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根荄的写法与现代汉字基本相同。
以下是几个例句:
1. 这棵树的根荄扎得很深,能够牢固地固定在地上。
2. 种植蔬菜时,要注意根荄的健康生长。
3. 学习是人才的根荄,只有用心学习,才会取得进步。
与根荄相关的组词有:根系、根须、根茎等。
根荄的近义词可以是:根部、根系。
根荄的反义词可以是:叶子、枝干。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