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赏月。 南朝 陈后主 《三妇艳诗》之六:“大妇初调筝,中妇饮歌声,小妇春粧罢,弄月当宵楹。” 唐 李白 《别山僧》诗:“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 涇溪 。” 明 陈自得 《太平仙记》第一折:“他也曾弄月筛金在鹊桥。”
弄月是汉语中富有诗意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赏玩月色,常体现古人对自然之美的雅趣追求。以下从词典释义、文学用例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汉语大词典》释“弄”为“玩赏”,“弄月”即“赏玩明月”㊟1。该词属动宾结构,“弄”字在此非戏弄,而取《说文解字》“弄,玩也”之本义,强调以悠然心境观赏月色的行为㊟2。
经典诗作中的意境
李白《别山僧》"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以"弄月"烘托超脱尘世的闲适心境㊟3。
李煜《玉楼春》"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虽未直用"弄月",其月下策马意象与之相通㊟4。
文化符号的延伸
古代文人常将"弄月"与"吟风"并提(如"吟风弄月"),喻指寄情自然的雅士生活。《宋史·周敦颐传》载"雅好佳山水,吟风弄月而归",可见其已成为士大夫精神追求的符号㊟5。
"弄月"承载三重美学意蕴: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 卷4页321.
㊟2 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1963: 卷三上.
㊟3 李白.《李太白全集》[M].中华书局,1977: 卷十四.
㊟4 李煜.《南唐二主词校订》[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5 脱脱.《宋史·周敦颐传》[M].中华书局,1985: 卷四百二十七.
㊟6 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五章第三节.
“弄月”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弄月”指赏月,其中“弄”意为“玩赏、把玩”,强调在月光下悠然自得的情趣。这一表达常见于古典文学,带有诗意和雅致色彩。
“弄月”不仅指单纯的赏月行为,更蕴含文人雅士借月抒怀、寄托情感的传统。例如“吟风弄月”一词,常形容以自然景物为题材的创作或闲适生活。
现代语境中,“弄月”多用于文学或艺术领域,保留古典韵味,如诗句、散文或书画题词,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用例或文化背景,可参考《全唐诗》或古典文学解析资料。
颤抖搜撤帘斥远宠接愁霜鹑兔初暾寸利必得番枣佛果福克兰群岛乖乖广广关闬横难欢畅回歌蹇劣教母角枕锦囊还矢酒会酒渴宽冲酷祸楞神练究緑绮邈古醲醖澎湖坡公裒畜扑断期单螓蛾琼池人口税热饮三花脸赏劳删抹沈淖视遇失衷绶笥水烟壶桃僵李代腾骞啼饥号寒图鉴僞夫文言卧箜篌五礼五陵祥鸾輱轲绡纨西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