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树羽的意思、树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树羽的解释

(1).插置五彩羽毛作为装饰。《诗·周颂·有瞽》:“有瞽有瞽,在 周 之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 孔颖达 疏:“因树置五采之羽以为之饰。”《文选·张衡<东京赋>》:“鼖鼓路鼗,树羽幢幢。” 李善 注引 毛萇 曰:“置羽於栒上,以为饰也。” 晋 陆机 《吴大司马陆公诔》:“龙旂飞藻,灵鼓树羽。”

(2).指立羽葆。 南朝 梁 江淹 《从建平王游纪南城》诗:“君王澹以思,树羽望 楚 城。” 胡之骥 注:“羽,旌旗也。” 唐 杜甫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诗:“君来必十月,树羽临九州。” 仇兆鳌 注:“树羽,立羽葆盖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树羽”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如下:

  1. 词源与本义

    “树”意为树立、竖立;“羽”指鸟类的羽毛,特指雉(野鸡)的尾羽,在古代是华美、高贵的象征。因此,“树羽”的本义是指在旗帜上插立或装饰羽毛。

  2. 指代旗帜

    由于古代重要旗帜(如仪仗用旗、军旗)常在竿顶或旗面上装饰羽毛(雉尾或旄牛尾)作为标志和装饰,“树羽”逐渐成为这类华丽旗帜的代称。例如《诗经·大雅·桑柔》中“其旗莜莜”描述的盛大场面,就与“树羽”的意象相关。

  3. 象征意义

    羽毛装饰的旗帜常用于礼仪、祭祀、军事等重要场合,故“树羽”象征着威仪、庄严、显赫的地位或盛大的场面。如《周礼·春官·司常》记载不同等级的旗帜装饰,体现了礼制与威仪。

  4. 应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描写帝王仪仗、军队阵列或庄严祭祀的场景。如古籍中描述仪仗队“建旗树羽”,即指竖立起装饰羽毛的旗帜,以壮声势、明等级。

  5. 文化内涵

    “树羽”体现了中国古代对礼制级和威仪的重视,羽毛作为装饰不仅美观,更承载了区分身份、彰显权威的功能,是古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用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本)

网络扩展解释

“树羽”一词的含义需结合不同文献来源进行综合解析,主要存在以下两种解释方向:

一、古代装饰性用法(主流解释) 根据、、等高权威性来源,“树羽”原指古代礼仪中插置五彩羽毛作为装饰的行为,常见于乐器、旗帜等场景。例如:

  1. 《诗经·周颂·有瞽》记载:“崇牙树羽”,描述周朝宫廷乐架上用羽毛装饰钟磬的华美场景。
  2. 杜甫诗句“树羽临九州”中,“树羽”指帝王仪仗中树立的羽葆盖(用羽毛装饰的华盖),象征威仪。

二、引申为茂盛状态的比喻(现代扩展解释)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引申为形容词性成语,形容树木枝叶繁茂或事物蓬勃发展,例如:

辨析建议:

若需进一步考证古典出处,可参考《诗经》《文选》及唐代诗作中的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暗约偷期綳冬飙焚部凭猜虞草地插粪抽抽搐搐齼夏错谔丹峤躲债珥貂方略繁文缛节费尽心机赋额复性鬼伶精孤突海底山脉鹤背扬州红稻怀姙诙谈秽衅架格将阳矫治近识举节龛鬖炼焦炉炼魄陵忽领直流播緑沉马尘不及鬘陀民甲槃匜品緑牵补千帆启动箬包船弱人若者唢呐太平无象廷尉评通谒外来洿行宪曹仙构向者西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