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鹅湖之会的意思、鹅湖之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鹅湖之会的解释

南宋 淳熙 二年(1175年)在 信州 (今 江西 上饶 ) 鹅湖寺 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 吕祖谦 邀集,意图调和 朱熹 和 陆九渊 两派争执。在治学方法上, 朱熹 主张“先道问学”和“即物而穷其理”,即从博览群书和对外物的观察来启发内心的知识; 陆九渊 主张“尊德性”和“发明本心”,认为“心即理也”,不必多做读书穷理工夫。 朱 讥 陆 为“禅学”, 陆 讥 朱 为“支离”,并赋诗互相责难。实质上是 朱 的客观唯心主义和 陆 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鹅湖之会是南宋时期一场重要的哲学思想交锋事件,发生于淳熙二年(1175年)江西信州鹅湖寺(今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鹅湖镇)。该会议由吕祖谦发起,旨在调和朱熹与陆九渊、陆九龄兄弟的学术分歧,核心围绕“理学”与“心学”的本体论与方法论展开。

此次辩论的焦点集中于“格物致知”与“发明本心”两种认知路径。朱熹主张“性即理”,强调通过读书穷理、循序渐进的外向性修养;陆九渊则提出“心即理”,倡导直指本心、顿悟式的内向性体认。双方以诗赋形式表达观点,朱熹批评陆氏学说“脱略文字,充塞仁义”,陆九渊则反驳朱学“支离事业竟浮沉”。

鹅湖之会的历史意义体现在三方面:其一,确立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学派分野,推动宋明理学体系分化;其二,开创中国学术史上“和而不同”的辩论传统,为后世书院会讲制度提供范例;其三,其辩论内容被收录于《朱子语类》《象山全集》等典籍,成为研究宋明哲学的重要文献。据《宋元学案》记载,此次会议虽未达成共识,但促进了双方思想的深化,黄宗羲评价其“始焉若水火,卒焉辅仁之功”。

网络扩展解释

“鹅湖之会”是中国思想史上一次重要的哲学辩论事件,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背景

二、核心争论

双方围绕治学方法展开:

  1. 朱熹(理学派)
    主张“道问学”“即物穷理”,强调通过博览群书和观察外物获取知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2. 陆九渊(心学派)
    主张“尊德性”“发明本心”,认为“心即理”,无需过多依赖外部学问,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三、影响与意义

四、补充说明

需注意,部分文献(如、6)提到“鹅湖之会”被引申为文学艺术交流的代称,这与唐代白居易或南朝王羲之的典故相关,但主流定义仍以南宋哲学事件为核心。

别人正在浏览...

般弄绊手绊脚抱瑟不吹竽曹操称借骶骨地下茎凡聋范式篙工歌歌贡诗佹诗海陆风耗余黑爪鲎簰黄表纸环圆恢廓获致吉亨蹐蹐魁然泪管乐人纚绋緑醑马杜面子敏核木下三郎南庭闹火凝帖瞟眼朴愚铅华曲国屈死睿略三死赏心折伐失陪兽人疏玩天法统购统销网屏亡躯痿厥蕰年蜗舍荆扉五洲四海遐苍显表夏雨雨人协序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