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绳牀 ”。 一种可以折迭的轻便坐具。以板为之,并用绳穿织而成。又称“胡床”、“交床”。《晋书·艺术传·佛图澄》:“迺与弟子 法首 等数人至故泉上,坐绳牀,烧安息香,呪愿数百言。”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至於坐止,咸用绳牀。” 宋 王观国 《学林·绳床》:“绳牀者,以绳贯穿为坐物,即俗谓之交椅之属是也。” 清 杜濬 《为斯上人题》诗:“谁识山僧意,绳牀绘牡丹。” 清 黄宗羲 《陈乾初墓志铭》:“晚得拘挛之疾,不下绳床者十五年。”
“绳床”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双重含义,需结合文献和用法具体分析:
基本结构
指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以木板为框架,用绳子穿织成座面或靠背,又称“胡床”“交床”。其特点为便携,常带有靠背和扶手,类似现代折叠椅。
历史演变
唐代从印度传入,改变了古人跪坐的习惯,逐渐演变为垂足而坐的家具,成为椅子的前身。早期多用于寺庙,僧人修行时使用。
用途与文献例证
唐代文献如《大唐西域记》记载“咸用绳床”,说明其普及性。明清小说中亦常见,如《初刻拍案惊奇》描述道士坐绳床的场景。
成语中的象征
在《史记》典故中,“绳床”比喻人民群众团结的力量,但此用法较罕见,需结合具体文本判断。
生活状态描写
常与“瓦灶”连用(如“绳床瓦灶”),形容生活清贫简朴。例如《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以“瓦灶绳床”自述困境。
建议结合具体文献或使用场景进一步分析词义。
绳床是指用绳子或其它材料编织的床。它通常由多根绳子相互交叉编织而成,提供一个平坦的睡眠表面。
绳床的部首是糸(绳子的意思),床的部首是广(广场的意思)。绳床共有10个笔画。
绳床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由于长期以来使用绳床的习惯,绳床一词逐渐形成并流传至今。繁体字“繩床”与简体字的写法一致,只是形状上稍微有所不同。
在古代,绳床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一种常见的古汉字写法是“繩床”,即将“绳”字的组成部分繁化,并删去横折的线条。
他选择了一张舒适的绳床,希望能够好好休息一下。
绳索、床铺、缝制、编织
绳榻、绳褥、织床
硬床、软床、弹簧床
哀恨白黑众倍本北冰洋晁采尘下饬励冲古存放簇射盗狗大众传播玷染彫落东乡斗桶凤池讽示風雨不透分泌光晷滚凳合家横恣劾死或人鹄竢谏楚建瓴高屋煎蒸交瘁骄厉嘉问勘探科参蹓马跞躁密蒙牡丹花好,终须绿叶扶持沐日逆溢胖肆掊敛钦鸮求瘼泉里柔复麝粉设簴省用足财兽虞唐突西子讨分晓统子头人外外万牲园吴绵校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