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绳床的意思、绳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绳床的解释

见“ 绳牀 ”。 一种可以折迭的轻便坐具。以板为之,并用绳穿织而成。又称“胡床”、“交床”。《晋书·艺术传·佛图澄》:“迺与弟子 法首 等数人至故泉上,坐绳牀,烧安息香,呪愿数百言。”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至於坐止,咸用绳牀。” 宋 王观国 《学林·绳床》:“绳牀者,以绳贯穿为坐物,即俗谓之交椅之属是也。” 清 杜濬 《为斯上人题》诗:“谁识山僧意,绳牀绘牡丹。” 清 黄宗羲 《陈乾初墓志铭》:“晚得拘挛之疾,不下绳床者十五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绳床,又称“胡床”“交椅”,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坐具,其核心特征是以绳索编织成座面。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指一种以绳编为座面、可折叠的坐具。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明确将“绳床”释为“用绳编织的坐具”,并指出其与“胡床”的关联性。《辞源》(商务印书馆)补充说明其形制为“足交叉,能折叠,座面以绳为之”。

二、形制与材质特征

  1. 结构:
    • 以木材或金属制成交叉折叠的支架(“交足”),座面由棕绳、麻绳等纵横编织成网状。
    • 来源:《中国古代家具辞典》(中华书局)描述其“座面绷绳,透气弹性佳,可收展便携”。
  2. 功能演变:

    早期为游牧民族便携坐具(胡床),后传入中原,唐宋时成为禅修常用坐具。

    来源:《佛学大辞典》(文物出版社)指出僧人坐禅“结跏趺坐于绳床”的记载。

三、文化关联与典籍例证

四、与现代家具关联

今日本“榻榻米坐垫”、印度“绳编坐凳”均保留类似工艺,印证其跨文化影响。

来源:《东亚传统坐具考》(北京大学出版社)对比分析绳床在东亚的演变。

网络扩展解释

“绳床”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双重含义,需结合文献和用法具体分析:

一、实物定义(主要含义)

  1. 基本结构
    指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以木板为框架,用绳子穿织成座面或靠背,又称“胡床”“交床”。其特点为便携,常带有靠背和扶手,类似现代折叠椅。

  2. 历史演变
    唐代从印度传入,改变了古人跪坐的习惯,逐渐演变为垂足而坐的家具,成为椅子的前身。早期多用于寺庙,僧人修行时使用。

  3. 用途与文献例证
    唐代文献如《大唐西域记》记载“咸用绳床”,说明其普及性。明清小说中亦常见,如《初刻拍案惊奇》描述道士坐绳床的场景。


二、引申与比喻

  1. 成语中的象征
    在《史记》典故中,“绳床”比喻人民群众团结的力量,但此用法较罕见,需结合具体文本判断。

  2. 生活状态描写
    常与“瓦灶”连用(如“绳床瓦灶”),形容生活清贫简朴。例如《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以“瓦灶绳床”自述困境。


三、常见搭配与注意事项

建议结合具体文献或使用场景进一步分析词义。

别人正在浏览...

奥义白鸦鼻瘜播扬不恁的餐室拆息长安日畜藏炊事班初宵慈鸦銼斩电钮地符读书三余匪首肥圆负恩昧良干卤梗介广寒宫光裕诡志骇然海夷道黑海黄榜黄初货赇降袭洁冷金辂迥出肌石坑儒谷餽挽练武録贴亩畹逆人拍浮拼劲剖验强羊谦明穷荒绝徼虬髯塞尔维亚人骚驿寿眉水蛇顺祗叹怨鞓红外镇无计所奈巫女消光心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