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生刍的意思、生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生刍的解释

亦作“ 生蒭 ”。1.鲜草。《诗·小雅·白驹》:“生芻一束,其人如玉。” 陈奂 传疏:“芻所以萎白驹,託言礼所以养贤人。”鲜草可养白驹。后因用作礼贤敬贤之典。《西京杂记》卷五:“夫人无幽显,道在则为尊,虽生蒭之贱也,不能脱落君子,故赠君生蒭一束。” 宋 黄庭坚 《迎醇甫夫妇》诗:“策马得行休更秣,已令童稚割生芻。”

(2).指贤人;贤能。 南朝 宋 鲍照 《从过旧宫》诗:“空费行苇德,採束谢生芻。” 南朝 梁 吴均 《赠周兴嗣》诗之一:“愿持 江 南蕙,以赠生芻人。”

(3).指代《诗·小雅·白驹》,以寄寓思友、思贤之心。 唐 权德舆 《奉和许阁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见寄》:“断金挥丽藻,比玉咏生芻。” 唐 李群玉 《将离澧浦置酒野屿奉怀沉正字昆弟三人联登高第》诗:“停觴一摇笔,聊寄生芻吟。” 明 何景明 《酬赠王德征》诗:“皎皎空谷驹,生芻劳我心。”

(4).《后汉书·徐穉传》:“ 郭林宗 有母忧, 穉 往弔之,置生芻一束於庐前而去。”后因以称吊祭的礼物。 唐 杨炯 《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生芻一束,泣血三年,不踰圣人之礼,能行大夫之孝。”《宋史·文苑传三·路振》:“生芻致祭,弊帷成礼。瘞尔崇冈,全尔具体。” 明 张煌言 《挽大宗伯吴峦穉先生》诗:“趋朝当日称先达,惆悵生芻何处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生刍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意涵的古典词汇,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释义

    生刍字面指“新鲜的草料”,常见于古代文献。据《汉语大词典》记载,“刍”本义为割草,后引申为牲畜食用的草料,如《诗经·小雅》中“生刍一束”即指新割的青草(来源:《汉语大词典》)。

  2. 典故出处

    该词因东汉徐稚的典故而具特殊含义。《后汉书·徐稚传》记载,徐稚吊丧时不送财物,仅置生刍一束于墓前,以此喻指逝者品德如白驹般高洁。此典后被用作悼念贤者的代称,如苏轼诗“生刍不独比前人”(来源:《后汉书》)。

  3. 引申义项

    在文学语境中,生刍衍生出三重象征:

    • 借指微薄却真挚的祭品
    • 暗喻清廉品格,如《文选》注“白驹生刍,谓贤人洁白之性”
    • 表达对隐士的敬慕,如黄庭坚“金玉虽满堂,一去谁能守。生刍一束酒一壶,乃悟此身同逆旅”(来源:国学网文史研究)。
  4. 现代使用范畴

    当代多用于诗词创作、历史研究及书法题词,尤以挽联、人物评传中常见,如钱钟书《围城》引此典暗喻知识分子气节(来源:汉典古籍数据库)。

  5. 文化影响

    该词浓缩了古代丧祭礼仪、士人精神追求及自然物象的哲学关联,成为研究儒家伦理观与隐逸文化的重要语料,相关考释可见于《文史知识》等期刊论文(来源:中国知网学术文献库)。

网络扩展解释

“生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丰富且具有历史渊源,主要包含以下解释:

1.基本释义

2.礼贤敬贤之典

3.指代贤人或贤能

4.吊祭的象征

5.其他文学化用法


该词多用于古典文学,既可指具体事物(鲜草),亦可承载礼贤、思贤、悼亡等抽象情感。若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诗经》《后汉书》及南朝至唐宋诗文。

别人正在浏览...

奥援拜教並驅争先博采众长沧澥长乐花产植筹子喘息之间啜食措词大濩打醮大提琴登伽佗钓船读帖放荡不羁丰泰奋讯棺椁关钱归窆故辙海眼横徂祸罚惊眼括号两极瓴甋燐乱立志满满堂堂门士明渠抹零末坐木质南牧鸟散捏酸扒手贫人荣纷入缵散畅事体锁骨观音所是宿耆唐塞铁了事贴亲僞讬吻喇喇无声片无验小忽雷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