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节叹赏的意思、击节叹赏的详细解释
击节叹赏的解释
节:节拍;赏:赞赏。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
词语分解
- 击节的解释 .谓出使。节,符节,使者的凭证。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八》:“古之君子,遇有为之时,不能默然而止,击节驱驰,有事四方者,盖为斯也。”《宋书·庾登之传》:“ 义熙 十二年, 高祖 北伐, 登之
- 叹赏的解释 赞叹称赏详细解释赞叹称赏。《晋书·刘元海载记》:“﹝ 刘渊 ﹞七岁遭母忧,擗踊号叫,哀感旁邻,宗族部落咸共叹赏。” 唐 寒山 《诗》之十五:“谁当来叹赏,樵客屡经过。”《老残游记》第二回:“正在叹
专业解析
"击节叹赏"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指对某事物(尤其是文艺作品或人的才华)极为赞赏,情不自禁地用手打着拍子表示叹服和激赏。
详细解释:
-
本义与来源:
该成语源自古代欣赏音乐或诗文时的动作。"击节"原指用手或器物敲打节拍,以配合音乐或吟诵的节奏。"叹赏"指赞叹、欣赏。合起来,描绘了人们在听到美妙的音乐、诗文或看到精彩表演时,因深深陶醉和佩服,不由自主地用手打着拍子并发出由衷赞叹的情景。这个动作生动体现了赞赏者的投入与激动之情。其典故可追溯至《世说新语》等古籍中关于古人品评诗文、音乐的记载。
-
引申义与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击节叹赏"的使用范围已不限于音乐诗文,而是泛指对一切美好、精彩、高超的事物(如艺术作品、学术成就、技艺表演、精妙言论、杰出才能等)表示高度的、发自内心的赞叹和钦佩。它强调赞赏的程度之深,带有情不自禁、为之动容的情感色彩。
- 例: 观众们为演员的精湛演技击节叹赏。(《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 例: 他的文章见解独到,文采斐然,令人读后不禁击节叹赏。(《汉语大词典》)
-
字词解析:
- 击节: 敲打拍子。节,指节拍、节奏。在古代,"击节"可以是"拊掌"(拍手)、"叩案"(敲桌子)或使用专门的乐器(如拍板)来打拍子。
- 叹赏: 赞叹欣赏。叹,指发出赞叹声;赏,指欣赏、赏识。
-
现代应用:
该成语常用于书面语和较正式的场合,表达一种强烈而优雅的赞赏态度。它比简单的"称赞"、"表扬"更能传达出赞赏者的激动心情和被赞赏对象的卓越不凡。
权威参考来源: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对"击节叹赏"的词条释义提供了最权威、最通用的现代汉语解释标准。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提供了更详尽的词义解释、历史渊源和丰富的例证。
- 《世说新语》等古籍: 记载了古人"击节"赏乐、评文的言行,是理解该成语文化背景的重要依据。(可参考权威古籍整理本或如"国学网"等专业古籍数据库资源)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 对"节"、"叹"、"赏"等字的古义有清晰解释,有助于理解成语构成。
-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等现代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大师的作品中常能见到该成语的规范、精妙运用,体现了其生命力。(可参考《鲁迅全集》等权威版本)
网络扩展解释
“击节叹赏”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jī jié tàn shǎng,其核心含义是通过打拍子的动作表达对诗文、音乐或艺术作品的赞叹与欣赏,引申为对他人言论、行为的高度赞赏。
详细解释:
-
词义解析
- “击节”:原指用手或器物按节奏打拍子,常见于古代欣赏音乐或吟诵诗文时的动作。
- “叹赏”:即赞叹、赏识。
组合后表示通过肢体语言与言辞双重表达对优秀作品的强烈共鸣。
-
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最早见于宋代文献:
- 王楙《野客丛书》记载,有人读《阿房宫赋》中描写歌舞的句子时“击节叹赏”,认为其文字宏大精妙。
- 吕本中《东莱吕紫微师友杂志》提到,胡安国听到“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言论后“击节叹赏”,体现对哲理的认同。
-
用法与搭配
- 语法:动宾式结构,通常作谓语,如:“众人听他吟诗,无不击节叹赏。”
- 适用对象:多用于形容对文学、音乐、艺术等创作的高度评价,也可扩展至对言论、行为的赞赏。
- 近义词:击节称赏、叹为观止、赞不绝口。
-
例句
- 他的古琴演奏技艺精湛,一曲终了,满座宾客皆击节叹赏。
- 这篇散文对四季的描写细腻入微,令读者击节叹赏。
注意:
该成语含褒义,强调通过动作与情感共同表达赞赏,比单纯的语言赞美更具感染力。其使用场景偏向正式或文学化语境,日常口语中使用较少。
别人正在浏览...
百里才颁行迸落本爵薄晓不处不倒采芹惩恶呈进称庆打场殚见洽闻但马盗端电灶笃固讹失凡生棼烟光趟筕簹嘿嘿蚩蚩挥麈贱贾郊天诘谪继发症开尊空话窟居乐兵蠡蠡炉烬麋粥默片嗯哪农祥攀藤附葛峭削勤俭节约苫席沙朔生个子勝會生爻审己渗流身田瘦骨说憙赎钱弹性势能桐叶之信威壮五月花号瞎驴晓夕晞和惜客好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