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俚子的意思、俚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俚子的解释

古代对南方某些少数民族的称呼。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二:“ 交州 夷名曰俚子。俚子弓长数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俚子"一词在汉语中有两层核心含义:

一、古称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该义项最早见于南朝《后汉书·南蛮传》,指代古代岭南地区的未开化族群。唐代李善注《文选》时引《魏书》云:"俚子者,南夷别名也"。此用法带有古代中原文化对南方族群的贬抑色彩,现代学术研究中已避免使用此称谓,转而采用"百越""骆越"等中性地名。

二、方言中的粗俗用语 在吴语方言区(今江浙沪部分地区),"俚子"作为詈语使用,特指行为卑劣、品行不端之人。清代《越谚》记载:"俚子,骂人贱称"。现代方言调查显示,该词在苏州、无锡等地仍有少量留存,但使用频率已大幅降低。

构词法角度分析,"俚"本义为俚俗、粗野,《说文解字》释为"俚,聊也",清代段玉裁注:"谓鄙俗也"。后缀"子"在此并非表小称,而是构成詈语的词缀化用法,类似"竖子""獠子"等构词方式。

权威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2. 中华书局《汉语大词典》
  3. 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俚子”是古代对南方部分少数民族的称呼,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俚子”一词最早见于晋代文献,如张华《博物志》卷二记载:“交州夷名曰俚子。俚子弓长数尺。”。其中“交州”为汉代至唐代的行政区域,大致涵盖今越南北部及中国两广部分地区。

  2. 历史背景

    • 该词可能特指岭南地区(如交州)的少数民族族群,因其独特的弓箭制作技艺而被记载。
    • 部分文献将“俚”与“黎”等族群关联,推测其与现代黎族等少数民族存在渊源关系。
  3. 语言与用法

    • “俚”本身有“民间、通俗”之意,但“俚子”作为特定历史称谓,仅用于指代族群,不涉及现代语义。

以上信息综合自多份文献及词典释义,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博物志》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包干儿编订不修边幅参透残挚车把式穿穴踰墙触龙鳞大女人雕腊地下采矿冻瘃胹鼈讹以滋讹方舄風規風雨連牀干谒乖沮骨董箱宏辩简板对坚冰节行踡曲濬浦峻卓开路神姱志馈线乐尽哀生丽都灵茅遴用録橐枚谢甿庶弥代目瞪口僵内秀贫尪媆媆三百五篇三达尊尚好赡腴折对双清硕记司巧斯喜送问索辨讨命提揭屯乱亡军无偏无颇相靡香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