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坤》:“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王弼 注:“始於履霜,至于坚冰,所谓至柔而动也。刚阴之为道,本於卑弱而后积著者也。”后多以喻积过成祸,困难重重。《魏书·天象志三》:“自 刘氏 ( 刘裕 )之霸,三变少微以加南宫矣……驯而三积,坚冰至焉。”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盖天下姦雄,无代无之……今明盛之朝,岂有大过,亦宜辨於毫末,杜其坚冰,或戚近挠权,或土木耗国,或禄赏未均,或纲纪未修,或任使未平,斯亦过之渐也。” 陈靖 《新的长征》:“欢呼啊,坚冰已经打破,航线已经开通。”
“坚冰”一词的解释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字面含义 由“坚”(坚固)和“冰”(水凝结的固体)组成,字面指坚硬、不易融化的冰。例如《易·坤》中“履霜坚冰至”,描述霜降后逐渐形成坚冰的自然现象。
二、典故来源 出自《周易·坤卦》初六爻辞:“履霜,坚冰至。” 其象辞进一步解释为“阴始凝也”,暗示事物发展由微小征兆(如霜)积累成严峻局面(如坚冰),带有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的哲学意味。
三、比喻义
四、命名寓意 在人名中,“坚”象征坚定毅力,“冰”代表纯洁冷静,组合后寓意“意志坚定且品行高洁”,但需注意五行中“土(坚)克水(冰)”的潜在冲突。
五、文学应用 常用于诗歌、散文中增强意象,如:“太阳的暖意令坚冰开始融化,山间氤氲出朦胧雾气”,通过自然景象隐喻情感或局势的变化。
《坚冰》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非常坚硬的冰或冰层。
它的拆分部首是冫和见,冫是冰的偏旁部首,表示与冰有关,见则表示与看、观察有关。
它的笔画数是13画。
《坚冰》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在古代,汉字的字形和字义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在古时候,坚冰通常写作「堅冰」,字形没有太大变化。不过,为简化书写,现代汉字将「堅」的上部分压缩成了「⺢」。
在繁体字中,「坚冰」保持了与传统汉字相对应的字形,其写法为「堅冰」。
例句:
1. 冬天的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坚冰。
2. 他用铁锤砸碎了一片坚冰。
冰峰、冰山、冰柱、冰雪、冰凌、冰层、冰冻
冰块、厚冰、坚硬的冰
薄冰、融化的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