峻卓的意思、峻卓的详细解释
峻卓的解释
高峻特出。 宋 陈舜俞 《庐山记》卷三:“庵之前路,左右叠石,虽非峻卓,固自奇伟。”
词语分解
- 峻的解释 峻 ù 山高而陡:高峻。险峻。峻峭。峻拔。 高大:峻德。峻节。 严厉苛刻:峻刻。峻厉。严峻。严刑峻法。 笔画数:; 部首:山; 笔顺编号:
- 卓的解释 卓 ó 超高,超,不平凡:卓见。卓然。卓越。卓著。卓绝。卓异。 姓。 笔画数:; 部首:十;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峻卓是由“峻”与“卓”两个语素构成的合成词,其含义融合了二者的核心意象,形容事物或人的品格、成就等达到极高、超群的水平。具体解析如下:
一、单字释义
- 峻
- 本义:《说文解字》释为“高而陡峭”,指山势险拔(如“峻岭”)。
- 引申义:引申为严格、严苛(如“严峻”),或形容品格、才识的崇高(如“风骨清峻”)。
- 卓
- 本义:《说文》注“高也”,指物体直立高耸(如“卓立”)。
- 引申义:强调超然出众、非同寻常(如“卓越”“卓见”),含超越凡俗的褒扬色彩。
二、合成词“峻卓”的释义
“峻卓”属并列式复合词,兼具“峻”的巍峨刚正与“卓”的拔俗超凡,核心含义为:
- 形容事物或人的境界、成就、品格等达到极高层次,兼具崇高性与独特性。
例:
- “其学术造诣峻卓,开一代新风。” (形容学术成就卓越且影响深远)
- “他一生坚守峻卓之节,不为利禄所动。” (形容品格刚正超群)
三、文化内涵与使用语境
“峻卓”多用于书面语及评价性语境,蕴含以下文化特质:
- 道德高度:常与士人的气节、操守关联,体现儒家对“立身刚正”的推崇(参考《论语·泰伯》“士不可不弘毅”精神)。
- 成就的巅峰性:强调在专业领域(如学术、艺术)达到难以企及的高度(如“峻卓之功”)。
- 审美意象:暗含“高山仰止”的崇高感,呼应古典文学中以山喻德的传统(如《诗经·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参考文献
- 许慎. 《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 罗竹风主编.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王力. 《古代汉语字典》(商务印书馆)
- 杨伯峻. 《论语译注》(中华书局)
- 程俊英. 《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峻卓”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峻卓”由“峻”和“卓”组成,均与“高”相关:
- 峻:形容山势高而陡峭,引申为高大、雄伟,如“高山峻岭”。
- 卓:意为高而直,常指卓越、杰出,如“卓然不群”。
组合后,峻卓表示“高峻特出”,既指自然景观的雄伟(如山石、建筑),也可形容人的品格或成就卓越。
二、详细解释
-
自然景观
多用于描述山势、岩石等的高耸险峻。例如宋代陈舜俞在《庐山记》中提到:“庵之前路,左右叠石,虽非峻卓,固自奇伟。”。此处的“峻卓”强调山石的陡峭与独特形态。
-
人文寓意
当用于人名时,“峻”象征坚毅、刚强,“卓”寓意才智超群,整体传递出“意志坚定且卓越不凡”的期许。
三、使用场景
- 文学描写:常见于山水诗文,如“峻卓奇峰”“峻卓叠嶂”。
- 命名文化:作为名字时,多用于男孩,寄托对品德、才能的赞美。
四、来源考据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宋代文献,如《庐山记》中的记载,后逐渐从自然描写扩展到人文领域。
五、扩展说明
需注意,“峻卓”并非现代常用词,日常使用频率较低,更多出现在古典文学或特定命名场景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古籍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庐山记》相关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保不全悲惶秉政部发不腐惨愦侧附池镜传颂吹胡子瞪眼睛辞愬大寂诋时废阁费心劳力奋勇争先汩陈谷圭国式恨不得宏拓哗剌歼击郊端金友玉昆冀求帣鞴零下论荐马嚼媒媪眠牀民庶排间排檠盘石桑苞配头羣才桑秧三脚两步三克舍短取长深心失德饰观十美图衰递霜蓄鼠技黍穣松炬天堑通尊魏石经污潴显敞相期忀徉销微心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