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达尊的意思、三达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达尊的解释

谓天下共同尊重的三个方面:爵位、高龄、德行。《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 赵岐 注:“三者天下之所通尊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达尊"是儒家经典中的重要概念,源自《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指古代社会普遍认同的三种尊贵标准,具体内涵为:

  1. 爵尊

    指官爵地位的尊贵,源于封建等级制度。《汉语大词典》解释为"爵位高显",体现古代"尊尊"的礼制原则。如《礼记·王制》载:"爵人于朝,与众共之",说明爵位代表社会管理权。

  2. 齿尊

    即年长者的尊贵,《说文解字》释"齿"为"列齿之形",引申为年龄序列。《孟子注疏》强调"长幼有序",如乡饮酒礼中"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的仪轨,体现敬老传统。

  3. 德尊

    指道德品行的尊贵,《论语·里仁》云"德不孤,必有邻"。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注"达尊"时特别指出"德为贵于己者",强调道德超越外在身份的内在价值。

三者的关系在《孟子正义》中被阐释为:"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说明不同场域各有侧重,但德行居于最高维度。这一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尊贤敬老、德位相配的文化传统,至今仍在宗族礼俗、人才选拔等领域留有印迹。

网络扩展解释

“三达尊”是一个源自儒家经典的汉语词汇,最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天下共同尊重的三个核心要素,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三达尊指爵位、高龄(齿)、德行这三个方面,分别代表社会地位、年龄资历与道德修养,是古代社会普遍认同的尊崇标准。

具体内涵

  1. 爵位
    象征权力与政治地位。在朝廷等正式场合,爵位代表官职高低,体现对社会秩序的尊重(如《孟子》所言“朝廷莫如爵”)。

  2. 高龄(齿)
    代表年龄与资历。在乡党宗族中,年长者因经验丰富而受到尊敬(即“乡党莫如齿”),体现了传统社会对长幼有序的重视。

  3. 德行
    指道德品质与修养。孟子强调德行是治理国家、教化百姓的根本(“辅世长民莫如德”),凸显儒家“以德为本”的理念。

文化背景

这一概念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礼”与“德”的结合,既承认世俗权威(爵位),又推崇伦理规范(德行)和自然法则(年龄)。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古代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

如需更深入的历史文献分析,可参考《孟子》原文及赵岐注解(来源:、7)。

别人正在浏览...

板録奔驰表达冰袋襜褕车担橙子绸舞楚房春岚大用反射讽嘲风驰霆击風匣冯瀛王覆鞠騧骝关闸果乾薃侯横死欢会猢狲匠心独运肩靡井甃禁肉钧天调炕单考判醨薄六箴蛮弦谋畔髼头赤脚偏从啓闭塞奇宕青蜺趋翔日暮路远柔然儒科省功绳桥尸场十剂尸利树柯舒张疏拙天哟贴调土盎王所黠健详实显言哮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