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军的意思、亡军的详细解释
亡军的解释
谓士兵脱离队伍逃跑。《尉缭子·兵令下》:“今以法止逃归,禁亡军,是兵之一胜也。”《三国志·魏志·高柔传》:“士卒亡军,诚在可疾。”
词语分解
- 亡的解释 亡 á 逃:逃亡。流亡。 失去:亡佚。亡羊补牢。 死:伤亡。死亡。 灭:灭亡。亡国奴。救亡。兴亡。 灭殁卒兴存 亡 ú 古同“无”,没有。 灭殁卒兴存 笔画数:; 部首:亠; 笔顺编号:
- 军的解释 军 (軍) ū 武装部队:军威。军服。行(妌 )军。军功。军犬。军备。军纪。军衔。军阀。军令状。异军突起。溃不成军。 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 泛指有组织的集体:劳动大军。 笔画数:; 部
专业解析
"亡军"是汉语中具有历史语义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和文献用例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源构成
"亡"在《说文解字》中释为"逃也",本义指逃亡、失去,引申为灭亡、死亡(汉典·亡);"军"在《玉篇》中解作"众也,围也",指代成建制的武装集团(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二字组合形成偏正结构,字面意为"溃败的军队"。
二、语义演变
- 本义指战败溃散的军队,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亡军之将,不可言勇",此处特指战败失散的军事单位(国学网·十三经注疏)。
- 引申为覆灭的武装力量,《后汉书·耿弇传》"坐亡军,当斩"中的用法,强调建制瓦解的严重后果(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 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如《中国军事通史》中"亡军现象折射古代战争伤亡规律"的学术表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多个权威词典和文献记载,“亡军”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亡军(拼音:wáng jūn)指士兵脱离军队逃跑,属于古代军事术语。其核心含义包含两方面:
- 个体行为:特指士兵擅自逃离军队的违纪行为;
- 群体状态:可引申为军队溃败、失去战斗力的状态。
文献出处
- 《尉缭子·兵令下》提到“禁亡军,是兵之一胜也”,强调禁止士兵逃亡是治军关键。
- 《三国志·魏志·高柔传》记载“士卒亡军,诚在可疾”,反映古代对逃兵的严厉态度。
使用场景
- 描述古代战争中士兵逃亡现象(如“士卒亡军,诚在可疾”)。
- 比喻军队整体溃败(如“刘繇已亡,军心大挫”)。
现代延伸
现代语境中,该词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形容军队瓦解或纪律涣散的状态,例如:“战败后,亡军之象频现,残部四散溃逃。”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代典籍释义、现代词典解释及历史用例,如需查看完整文献原文,可参考《尉缭子》《三国志》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爱才若渴包揽词讼本生灯闭门不纳春蚁出庭费畜义寸兵尺铁嵯岈促织当处砥平防汗防洪反景发煦逢福风赋槁伏攻刼刮脸皮横堂屋交通大学嗟咨惊涛怒浪即世酷似莲社龙楼凤池魅惑摩敦纳妾朒朓蒲密牵补谦虚谨慎鞘靶儿穷悴羣方扫荡伤魂上街狮负食肉相锁哪汰虐逃藏体规画圆投生推赏万叶集威望沃心洿染五刑霞辉香盒闲荒析辩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