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治理整顿。 晋 曹毗 《歌高祖宣皇帝》:“应运拨乱,釐整天衢。”《宋书·武帝纪上》:“ 桓玄 虽欲釐整,而众莫从之。” 明 张居正 《与荆州赵知府汝泉书》:“但县事废弛已久,釐整似当以渐。”一本作“ 釐振 ”。
(2).谓整理修订书籍。 明 归有光 《<荀子>序录》:“而今篇中亦多有失伦次者,余欲重加釐整。”
“厘整”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治理整顿
指对事务、制度或社会秩序进行系统性调整和规范。例如《南史·孔靖传》中“厘整浮华,翦罚游惰”,强调通过治理整顿消除浮华风气。
整理修订书籍
特指对文献、典籍的整理和修订工作。明代归有光在《<荀子>序录》中提到“余欲重加釐整”,即表达重新整理修订的意图。
构词溯源
“厘”本义为治理(如《尚书》中“允厘百工”),后衍生出计量单位(如厘米、厘升)和微小之意;“整”指完整、有序。组合后强调系统性、规范化的整理或治理。
使用场景
多用于书面语境,如历史文献、政策文件或学术讨论中,现代日常使用较少。例如晋代曹毗《歌高祖宣皇帝》中“应运拨乱,厘整天衢”,指通过治理恢复社会秩序。
如需进一步了解“厘”的详细释义(如计量单位、构词规律),可参考汉典等权威字典。
厘整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整顿、整理、彻底梳理。它由部首厂和品字旁组成,总共有12个笔画。
厘整的部首是厂字旁,它表示与工业有关的意思,而品字旁则表示与产品、商品有关联。
厘整的笔画拆解如下:
厂(2画)+ 口(3画)+ 品(9画)= 12画。
厘整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用以形容制曲酒时的工序需要精细磨碾、梳理、整顿才能完成。
厘整的繁体字为粦整,采用了简化的字形。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厘整的字形可能会有些许变化。例如,在《说文解字》中,其字形与现代稍微不同,但整体结构与现代保持一致。
1. 嗯,我觉得这篇文章内容还需要厘整一下。
2. 把文件整理整齐,厘整了一遍。
3. 这个项目还需要厘整流程,提高效率。
厘清、整顿、理顺、整理、梳理、调整、归纳、整饬。
整饬、整理、整顿、规范、整理。
混乱、紊乱、凌乱、杂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