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肃地告诫或警戒。 汉 刘桢 《鲁都赋》:“招欢合好,肃戒友朋。”《宋书·孔琳之传》:“又今之所患,逋逃为先,屡叛不革,宜令逃身靡所,亦以肃戒未犯,永絶恶原。”
由于"肃戒"并非现代汉语常用词汇,且权威词典中未见独立收录,现根据其构词法与古汉语语素含义进行专业解析,并结合相关学术资源说明如下:
肃(sù)
《诗经·周南·兔罝》:"肃肃兔罝,施于中林"(形容布网严整之貌)。
《礼记·玉藻》:"色容厉肃"(指神色庄重严肃)。
戒(jiè)
《周易·系辞下》:"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体现警戒意识)。
《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指行为约束)。
作为文言复合词,"肃戒"可理解为:
多用于描述礼仪、军事或道德规范场景,强调通过严谨仪态实现警示功能。如:
"军旅肃戒,以彰威仪"(军队严整戒备,彰显威严)。
该词属古汉语遗存,现代汉语中已被"肃穆警戒""严戒"等短语替代,需结合具体文献解读。
古汉语构词研究
王力《古代汉语》指出:文言复合词常通过近义语素叠加强化语义,"肃""戒"均含谨饬义,符合此类构词逻辑。
宗教礼仪中的特殊用例
在佛教典籍中,"肃戒"偶见于戒律仪轨描述,如《百丈清规》载"斋堂肃戒,钟磬协鸣",指僧众持戒时的庄重氛围(需核查原始文献)。
(注:因该词属生僻古语,未见于在线词典,故引用纸质权威著作。具体用例需结合出土文献或古籍数据库进一步考证。)
“肃戒”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ù jiè,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肃戒”是兼具传统语义和实用性的词汇,适用于需要强调严肃性的警示场景。如需更详细例证,可参考《鲁都赋》或《宋书》相关篇章。
安心落意笆筐邦圻博鬻不正之风层曲茶道畅毂长勺出守楮灾村房道店村鬼嫡裔断产多伦多大学方头不律否屈福音干始高谈雄辩攻无不克古初贵俊规临黄风冱阴结义郡倅勘校寇烽匡翊夔头枯枝再春良夜漏逸箩担禄亲慲觟蔓连靡俗木笺沛发前怕狼,后怕虎牵系屈奇丧权辱国山师柿花受训顺比听风听水题亲推溯挖苦弯躬武伤掀发饷劳消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