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盗贼首领。 元 虞集 《李仲华墓表》:“用其策,民大感悦,牛酒交至,获盗首四人,戮之,餘散去乡民遂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二商》:“ 二商 忿诉邑宰。盗首逃窜,莫可缉获。”《官场现形记》第五五回:“﹝ 梅颺仁 ﹞请了本营参将,从监里把前番审定的五名盗首提到大堂,验明箕斗,登时绑赴校场,一概 * 。”
盗首(dào shǒu)指盗贼的首领或犯罪团伙的头目。
《汉语大词典》:
“盗贼之首脑。如:‘擒贼先擒王,捕盗须捕盗首。’”
- 引用来源: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辞源》:
“群盗中的头领。明清律例中常见‘盗首’与‘从犯’之分,主犯量刑尤重。”
- 引用来源: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辞源》(修订本)[M]. 商务印书馆, 2015.
古代司法文书:
清代《大清律例·刑律·贼盗》规定:
“凡谋叛者,盗首凌迟处死,从犯斩立决。”
(来源: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法律出版社,1999年)
文学用例:
清代小说《三侠五义》第四十回:
“展昭设计擒获盗首,余党溃散。”
(来源:石玉昆《三侠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重印本)
(注:部分古籍原文因版权限制未提供直接链接,可通过权威学术数据库如“中国基本古籍库”检索验证。)
“盗首”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发音:dào shǒu
含义:指盗贼的首领或头目,即强盗、土匪等非法组织的领导者。例如:
部分网页(如)提到“盗首”可比喻“篡夺权力或地位”,但这一用法较为罕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主流含义仍以“盗贼首领”为主。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官场现形记》《聊斋志异》等古典作品。
黯黑傍掣惨绿翠钏翠云鬟丹书铁券雕喙动能定理黩札方圜丰盛覆校广修顾赖横蒙合辙洪泛区怀想焕赫诙怪简赅嗟唶吉禄觭梦捐势具存决市开诚相见空崖诳曜兰友瓜戚灵威仰陇头吟罗布麻率御马沙杩头目围能说惯道蒲葵箑掐尖青疏契券乳花商业银行山左鼠乡伺隙悚慑讨讁誊画啼泣铜绿同醉吐哺捉发无碍道场无赖汉香蝉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