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亲政的意思、亲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亲政的解释

(1).指帝王亲理朝政。《后汉书·西羌传论》:“ 和熹 以女君亲政,威不外接。”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朕自弱龄,即敦清静,逮乎近岁,又婴沉痼,尝亦亲政,益倦於勤。”

(2).特指幼年继位的帝王,成年后亲自执政。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二月》:“嗣君皇帝亲政才及期年,恭俭忧勤,无所不至,遽蒙废絶,实非臣子所敢闻知。”《清史稿·礼志七》:“ 同治 十二年正月,两宫皇太后归政, 穆宗 行亲政典礼。”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亲政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特定概念,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释

亲政指幼年继位的帝王成年后亲自处理国家政务,不再由摄政大臣或皇太后代理。该词由"亲"(亲自)与"政"(政务)构成,强调君主直接掌握政权。

二、历史背景

  1. 制度背景:新帝年幼时多采用"垂帘听政"或设立摄政大臣辅佐,如汉平帝时王莽摄政。
  2. 年龄标准:古代帝王多在15-18岁举行亲政典礼,如清康熙帝14岁亲政的特殊情况。

三、典型实例

四、延伸含义

现代语境中可比喻领导人直接管理重要事务,如《顺宗实录》载"和熹以女君亲政"反映早期女性参政特例。但在封建制度下,亲政往往伴随权力斗争,如王莽摄政期间"皇帝未任亲政,惧于宗庙不安"的描述。

注:以上内容综合《汉典》《查字典》等高权威来源,完整历史案例可参考《汉书》《清史稿》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亲政

亲政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由“亲”和“政”两个字组成。下面将逐一分析这个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意思

亲政指的是君主或皇帝亲自执掌政权,不再由宰相或其他高级官吏代为处理政务。它代表着统治者亲自负责国家事务,直接管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个方面。

拆分部首和笔画

亲政的拆分字形是:“亠”(头)+ “口”(口)+ “⺾”(绞丝)+ “⺈”(乃)。它的总笔画数为12画。

来源

亲政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古代中国的历史记录中。在中国古代,国家政权的转移通常是通过皇帝或统治者的亲自行动来实现的。

繁体

“亲政”这个词的繁体形式是「親政」。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亲政这个词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总体而言,它的字形保持了比较一致的特点。

例句

1. 唐太宗在位期间亲政,国家繁荣昌盛。
2. 经过亲政后,皇帝对国家的军事力量进行了重大改革。

组词

组词:亲政者、亲政制度、亲政运动、亲政时期等。

近义词

近义词:亲自执政、亲自掌政。

反义词

反义词:托孤、禅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