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曲的意思、拘曲的详细解释
拘曲的解释
拘泥浅陋;拘泥不化。语本《庄子·秋水》:“井鼃不可以语於海者,拘於虚也;夏虫不可以语於冰者,篤於时也;曲士不可以语於道者,束於教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 颜子 之家,一簞食,一瓢饮,在人不堪之地,而 颜子 乃从其师周游天下,履 宋 、 卫 、 陈 、 蔡 之厄而不以为悔,此岂俚俗之人、拘曲之士所能知其义哉?” 清 恽敬 《前光禄寺卿伊公祠堂碑铭》:“ 朱子 之弊,极於拘曲,不溢他端; 阳明 之弊,颠倒狂圣,反覆坤乾。”
词语分解
- 拘的解释 拘 ū 逮捕或扣押:拘捕。拘系。拘留。拘拿。拘囚。拘禁。拘押。 限,限制:拘束。拘谨。不拘小节。 固执,不变通:拘泥。拘礼。拘迂。 拘 ō 遮蔽:“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 笔
- 曲的解释 曲 (⑥麯) ū 弯转,与“直”相对:弯曲。曲折(?)。曲笔(a.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b.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曲肱而枕。曲尽其妙。 不公正,不合理:曲说。曲解(?)
网络扩展解释
“拘曲”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思想或行为上的拘泥浅陋、固执不化,常用来形容因见识或观念局限而缺乏变通的状态。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解释:
1.基本释义
- 词义:指受限于狭隘的认知或教条,无法接受更广阔的观点或灵活应对变化。例如《庄子·秋水》中“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即强调固守教条的人难以理解大道。
- 构成:由“拘”(固执、限制)和“曲”(弯曲、不直,引申为偏狭)组合而成,强调因局限而扭曲认知。
2.出处与典故
- 源自《庄子·秋水》,原文通过“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等比喻,说明环境与认知的局限性如何导致“拘曲”。
- 后世如清代恽敬在《前光禄寺卿伊公祠堂碑铭》中,以“朱子之弊,极于拘曲”批评过度拘泥于理学教条的现象。
3.用法与示例
- 语境:多用于学术或批评性文本,形容思想僵化、固守成规。例如:“拘曲之士难明变通之策。”
- 近义词:拘泥、迂腐、刻板;反义词:通达、开明、变通。
4.扩展理解
- 哲学背景:庄子提出“拘曲”意在强调突破认知边界的重要性,与道家“无为”“顺应自然”的思想相呼应。
- 现实意义:现代语境中可引申为对思维定式、教条主义的批判,倡导开放包容的态度。
5.使用提示
- 该词属书面语,日常交流中较少使用,常见于文学、哲学讨论或历史评析中。
- 注意区分“拘曲”与“拘谨”(后者侧重行为上的约束,而非思想局限)。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例,可参考《庄子·秋水》原文或清代恽敬的相关著作。
网络扩展解释二
《拘曲》的意思
《拘曲》是一个中文词汇,意思是指人的思想、言论、行为受到限制、束缚而不自由、呆板、死板。
拆分部首和笔画
《拘曲》这个词的部首是手部,拆分成了两个部首分别是手和曲;根据汉字的构造,可以得知拘曲的总笔画数为七画。
来源和演变
拘曲一词的来源比较复杂,其中“拘”本指阻碍、束缚,后来引申为限制、约束;而“曲”原意是弯曲,后来引申为不正直、不诚实。两个词组合起来表示受到限制、束缚而变得歪曲、不自然。
繁体字和古时候的写法
《拘曲》的繁体字形态为「拘曲」。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拘曲可以采用不同的字体来书写。例如,「拘」字可能写成「拘」或「鞠」,「曲」字可能写成「曲」或「麯」。不同的字体在不同时期、地区有所变化。
例句
他的思想受到了社会观念的拘曲,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部电影展现了一个人在逆境中坚持真理的故事,没有被现实的拘曲所影响。
组词
拘束、束缚、限制、死板、僵化。
近义词
禁锢、约束、扭曲、拘泥。
反义词
自由、灵活、坦率、开放。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