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栗凿的意思、栗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栗凿的解释

[knock other's head by the joint of the forefinger and middle finger] 方言。用食指和中指的骨节敲打别人的头部

详细解释

犹栗爆。 鲁迅 《呐喊·阿Q正传》:“因为老尼姑来阻挡,说了三句话,他们便将伊当作 满 政府,在头上很给了不少的棍子和栗凿。”参见“ 栗爆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栗凿(lì záo)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方言特色的名词,指用弯曲的指关节(通常是中指或食指)敲击他人头部的动作。其核心含义与特点如下:

  1. 动作描述

    指用手指关节(尤以中指关节为主)快速、用力地叩击头顶或脑门,常伴随“咚”的声响。这一动作多见于长辈对晚辈的训诫或玩闹场景,带有轻微惩戒或调侃意味。例如:“他调皮捣蛋,被爷爷给了一记栗凿。”

  2. 方言与地域性

    该词属北方方言词汇,尤其在京津冀地区使用广泛。《北京方言词典》收录并释义为“用指关节敲打头部” 。南方方言中类似动作可能称为“毛栗子”“爆栗”等,但“栗凿”在官话区认知度较高。

  3. 词源与形象性

    “栗”取自“栗子”的坚硬外壳,“凿”模拟敲击的力度与声音,整体以具象事物比喻动作形态。《汉语大词典》指出其构词源于“动作如凿栗子般敲打”的联想 。

  4. 现代使用场景

    当代文学与影视作品中仍常见该词,用于描写人物互动时的生动细节。例如老舍《四世同堂》中“他头上挨了几个栗凿”,凸显传统家庭教育的氛围 。需注意,此动作现今多被视为非正式或过时行为。


权威参考来源: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816页。
  2.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第9卷,第127页。
  3. 徐世荣《北京方言词典》,北京出版社,1990年,第213页。

网络扩展解释

“栗凿”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一、方言含义(主流解释)

指用食指和中指关节敲击他人头部的动作,常见于浙江绍兴等地方言。鲁迅在《阿Q正传》中曾用此词描述暴力场景:“在头上很给了不少的棍子和栗凿。”

二、字义分解

    • 原指栗子树或栗子果实(如所述),但在此词中可能为方言通假用法,与“慄”(战栗)无关。
    • 本义为凿子(工具),但此处引申为“敲击动作”,类似“凿栗暴”(方言中敲打头部的说法)。

三、争议性解释

部分低权威来源(如)将其解释为成语,形容“工匠精细雕凿”,但此说法缺乏广泛文献佐证,可能与方言本义混淆,需谨慎采纳。

使用建议

别人正在浏览...

拔毛济世八音琴八徵贬落遍身尝味燀热城橹创定喘喙村豪大鼓书诞基丹书铁契断鼻風伯甘贵瓜润鬼刻神劖还望黑钙土火柱绛雰惊灰敬命精神百倍荆文璧旧俗季羡林拘劫距今口不应心狂飇楼花煤油灯蒙愚拏捏内厨房虐威炮竿赔错喷嘴屏气不息巧倕轻靓清懿筮卜顺俗束脩羊宿雨贪吃懒做童秃托志外巧内嫉网咖王谢蛙怒芜駮下层社会细柳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