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灰从律管内迸出。古代用以候气之法。 南朝 宋 鲍照 《在江陵叹年伤老》诗:“节如惊灰异,零落就衰老。”参阅《后汉书·律历志上》。
“惊灰”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
基本含义:形容人因受惊吓或恐惧,面色变得苍白如灰土。
使用场景:多用于文学或口语中,描述遭遇突发事件、震惊时的生理反应。
示例:“听闻噩耗,他顿时惊灰满面,半晌说不出话来。”
字词解析(参考单字释义):
定义:指古代通过律管观察节气变化的科学方法,具体为“灰从律管内迸出”的现象。
背景:古人将芦苇膜烧成灰放入律管(音律器),认为节气变化时,相应律管内的灰会被地气冲散,以此判断时令。
文献例证:南朝鲍照《在江陵叹年伤老》诗:“节如惊灰异,零落就衰老”,即用此典。
类型 | 含义 | 场景 | 来源 |
---|---|---|---|
成语形容 | 面色苍白如灰 | 文学/日常 | 现代常用释义() |
古代科学术语 | 律管灰散以测节气 | 历史/文献研究 | 古籍及考据() |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候气法的技术细节,可参考《后汉书·律历志》等文献。
《惊灰》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灰尘猛然飞扬的样子,也可以形容惊慌失措的状态。
《惊灰》拆分成为「惊」和「灰」两个部分。
「惊」字的部首是「心」,总笔画数为12。
「灰」字的部首是「火」,总笔画数为6。
《惊灰》这个成语的来源比较广泛,可以追溯到古代小说《红楼梦》中。在小说中,有一段描述荒废了许多年的荣府的场景,写道「尘土飞扬,草木凋零,阶石败坏,墙壁坍塌。」其中「尘土飞扬」就是指惊灰飞扬的景象。
目前没有相应的繁体形式。
在古代,「惊灰」这个成语的汉字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和现在的写法相差不大。
1. 他一转身,窗外的风吹进来,顿时惊起了一阵惊灰。
2. 小明听到坏消息后,一时间陷入了惊灰之中,无法自拔。
惊恐、惊讶、灰心、灰溜溜
惊扬、惊慌、灰尘
平静、安详、整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