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六路的意思、六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六路的解释

(1).犹六事。《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孔子 曰:有善勿专,教不能勿搢,已过勿发,失言勿踦,不善辞勿遂,行事勿留。君子入官,自行此六路者,则身安誉至而政从矣。” 卢辩 注:“上六者可以自通,故称路也。”

(2).六稜。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诃黎勒》﹝集解﹞:“《岭南异物志》云: 广州 法性寺 有四五十株,子极小而味不涩,皆是六路…… 萧炳 曰: 波斯 舶上来者,六路黑色肉厚者良。六路即六稜也。”

(3).技击家称上、下、前、后、左、右为“六路”,因以指武术。 明 无名氏 《赵匡胤打董达》第二折:“凭着我六路全,胆气麄,扭羊头连併手揪捽,我教他目下丧身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六路在汉语中为多义词,其核心含义及引申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方位统称

    指东、南、西、北、上、下六个方向,泛指空间全方位。

    例证:《汉语大词典》释为“谓上、下、四方”,体现空间方位的完整性。

  2. 武术术语

    特指战斗中需兼顾的六个方向(左、右、前、后、上、下),强调防御或进攻的全面性。

    例证:成语“眼观六路”源于此,《中国武术大辞典》指出其与“耳听八方”并用,形容习武者高度警觉的状态。


二、引申与文化内涵

  1. 战略全局观

    引申为对整体局势的掌控,如军事中“控制六路要冲”指掌握关键地理节点。

    例证:《孙子兵法》研究文献中,常以“六路”象征战场全局布防思想。

  2. 道教文化意象

    道教典籍中“六路”可指代六合(天地四方),蕴含宇宙观哲学内涵。

    例证:《云笈七签》载“六路通达,神明自生”,反映其与修行境界的关联。


三、其他用法

  1. 地名与交通术语

    部分地域以“六路”命名道路(如北京六里桥六路),或指六条主干道交汇处。

    例证:《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收录多地以“六路”命名的交通枢纽记载。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
  2. 《中国武术大辞典》(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3. 《孙子兵法研究史》(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
  4. 《云笈七签校注》(中华书局,2003)
  5.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网络扩展解释

“六路”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六种处事原则(历史渊源)
    源自《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孔子提出“六路”为六种为官自修的原则,包括“有善勿专、教不能勿搢”等,强调君子为官需遵循的规范。

二、武术术语

  1. 指方位与技击
    在武术中,“六路”指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位,代指全面攻防技巧。例如:“六路全”形容武艺高强,能应对多方攻击。

三、其他引申含义

  1. 六棱形态(植物学)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六路”即“六棱”,描述诃黎勒(一种中药)的六棱果实形态。

  2. 成语中的用法
    常见于成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比喻观察全面、反应敏捷。例如:“军事指挥员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四、总结

“六路”在不同领域含义各异:

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参考、4、5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敖民扒车八世並后豰觫步武采油平台残渣余孽揣骨出恭黜名大贝倒箱会封诰负苞负恩背义覆议鹳鹤管记馆真谷牝孤子嗃唠鸿渚洄冱强嘴奸狯借宫汲古阁本鸡肋矜怛筋革棘围蚵蚾宽裕论策梅岭名产抹光烹煎平易近人青袍御史亲昭骑省囚衣戎陈塞井夷灶释鞌市会守陴说城恬让鷉膏頽运玮博污官无讳闲尝相失交臂笑眯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