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並后的意思、並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並后的解释

与王后并列。谓妾媵拟同于王后。《左传·桓公十八年》:“ 辛伯 諫曰:‘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 周公 弗从,故及。” 杜预 注:“妾如后。”《韩非子·说疑》:“内宠并后,外宠贰政,枝子配适,大臣拟主,乱之道也。”《宋书·后妃传论》:“ 大明 之沦溺 殷姬 ,并后匹嫡,至使多难起於肌肤,并命行於同产,又况进於此者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並后”是汉语中的历史词汇,现多写作“并后”,指古代帝王同时册立两位或以上皇后的特殊政治现象。该词源自封建社会的宫廷制度,通常与权力制衡、政治联姻等背景相关。以下从三个角度解析其内涵:

  1. 词义溯源

    “并”意为并列、共存,“后”即皇后。合称指皇后之位不唯一,打破“一帝一后”的传统礼制。该现象多见于南北朝时期,如北周宣帝曾同时册立五位皇后,被视为“并后”的极端案例。

  2. 历史语境

    并后制度多因帝王需要平衡外戚势力或巩固政权,例如隋文帝为安抚突厥,曾短暂允许突厥可汗之女与汉人皇后并立。此类做法常引发礼法争议,《周礼》《礼记》等典籍均强调“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故并后被视为权宜之策。

  3. 文化引申

    在文学作品中,“并后”被借喻为势力并立的局面,如《资治通鉴》用“宠后并立,国祚不宁”暗指政权内部权力分裂。现代汉语中该词已罕用,仅见于历史研究领域。

(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並后”(拼音:bìng hòu)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语,主要用于描述特定的政治或宫廷现象,其含义及用法如下:

1.基本含义

指妾媵(即妃嫔)的地位与王后并列,即妾室在权力或待遇上拟同于正宫王后。这种现象被认为违反了礼制等级,是导致国家动乱的根源之一。

2.历史背景与典籍出处

3.后果与警示意义

古代礼制强调“嫡庶有别”,若妾室与王后地位等同,会导致后宫失序,进而引发外戚专权、继承混乱等问题。因此,“並后”常与“匹嫡”“两政”等词并列,作为统治者需警惕的治国禁忌。

4.现代引申与使用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泛化为“同等地位或地位相当”,但这一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当前更常见的语境仍限于历史讨论或文学作品中,用于批评权力结构失衡的现象。

5.辨析与注意

需区分“並后”与“合并后”等现代词汇。例如,中的造句“合并后总站迁往……”属于“合并后”的普通表述,与“並后”含义无关。

“並后”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政治术语,核心含义指向古代宫廷礼制中的等级僭越问题,而非现代意义的平等关系。

别人正在浏览...

百乘曹辈倡技唱头常州画派传车楚之平从赏簇崭新单刀赴会赕物盗源地祇坛端庄陼堤蛾眉班風菜风驰电骋附炎府主旮旮旯旯儿概行国军花石纲呼叫火伍鹄钥将令金翅鸟麂子匡救路境锚定髦彦密云不雨南宫敬袅绕涅汙陪累平关中平狱品节契合清平乐杉赘时功收残缀轶首出寿皇帅才条白恸切通用头足愿五尚武装部队先得我心相得益章效驾小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