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梅岭的意思、梅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梅岭的解释

(1).山名。即 大庾岭 。五岭之一。在 江西 、 广东 交界处。古时岭上多植梅,故名。 唐 杜甫 《哭李常侍峄》诗之一:“短日行 梅岭 ,寒山落 桂林 。” 宋 苏轼 《次韵韶倅李通直》之一:“回首天涯一惆悵,却登 梅岭 望枫宸。”

(2).山名。亦名 飞鸿山 ,在 江西省 南昌市 湾里区 。据传 梅福 曾学道于此,因以得名。其岭冈峦起伏,秀木翠竹,景色宜人。岭上有 梅仙坛 。现建有宾馆,为避暑旅游胜地。

(3).山名。亦作“ 梅领 ”。在 江西省 宁都县 东北。《史记·东越列传》:“是时楼船将军 杨僕 使使上书,愿便引兵击 东越 。上曰士卒劳倦,不许,罢兵,令诸校屯 豫章 梅领 待命。” 张守节 正义:“《括地志》云:‘ 梅岭 在 虔化县 东北百二十八里。’ 虔州 汉 亦属 豫章郡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梅岭,作为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单字释义与组合意义两个层面理解,并结合其作为重要地理实体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阐释。依据权威汉语词典及历史地理文献,具体解析如下:

一、单字释义

  1. 梅(méi)

    • 植物义:指蔷薇科杏属落叶乔木,花期早春,先花后叶,花瓣多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味酸可食。《汉语大词典》释为“落叶乔木。早春开花,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叶卵形。果实球形,味酸,可食”。
    • 引申义:因梅花耐寒、花期独早,常象征高洁坚韧;亦用于地名(如梅州)、姓氏等。
  2. 岭(lǐng)

    • 地理义:指连绵的山脉或山峰。《现代汉语词典》释为“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高大的山脉”。如“秦岭”“南岭”均属地理通名。

二、复合词“梅岭”的释义

“梅岭”作为专有地名,特指中国江西省与广东省交界处的山脉(古称“大庾岭”),因历史上多植梅树而得名。其核心含义包括:

三、历史与权威文献佐证

  1. 地名渊源:

    唐代《元和郡县志》载:“大庾岭……汉伐南粤,有监军姓庾城于此,故名。后以多梅,又称梅岭。”

  2. 地理标识:

    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明确标注:“梅岭在(南安)府西南二十五里,本名大庾岭,为五岭之一。”

结论

“梅岭”在汉语中既是具象的地理名称(特指赣粤交界山脉),亦承载“梅树繁盛之山岭”的意象化内涵,其释义需结合自然地理特征、历史人文积淀及文学象征意义综合理解。


参考文献来源(基于权威出版物,未提供链接):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3. 邓德明(南朝宋). 《南康记》(辑本),载《汉唐地理书钞》.
  4. 李吉甫(唐). 《元和郡县志》. 中华书局点校本.
  5. 顾祖禹(清). 《读史方舆纪要》. 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梅岭”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涉及以下三处地理名称及相关历史文化背景:

一、大庾岭(江西与广东交界)

  1. 地理位置
    位于江西、广东交界处,是五岭(南岭山脉)之一,因古时岭上多梅树得名。
  2. 历史与文学意义
    唐代杜甫、宋代苏轼等诗人曾在此留下诗句,如“短日行梅岭,寒山落桂林”。近代因革命历史闻名,曾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的核心区域。

二、南昌梅岭(原名飞鸿山)

  1. 名称由来
    西汉末年,南昌县尉梅福为抵制王莽政权隐居于此,后人改山名为“梅岭”以纪念其气节。
  2. 自然与人文景观
    主峰洗药湖海拔841.4米,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拥有洪崖丹井、狮子峰等景点,并融合道教宫观与佛教寺院,是避暑胜地。

三、宁都梅岭(江西东北部)

“梅岭”一词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既可指代南北交通要道大庾岭,也可指南昌的避暑名山或宁都的历史地标。其文化内涵涵盖诗词意象、隐士精神及军事战略价值。

别人正在浏览...

悖暴拨调不得意斥駡春霁雕虫斗心風布抚边皋皋戈棘广莫过聘蒿径赫翼洪寳侯史奸商剪夷罽宾饥荒积霤尽觞鸡纤济勋垦种楞伽子谅解帘栊立等琳宇律令麻枯毛皮墨裁耐心耐意昵谀扒龙破冢戗脊人存政举人性挼渍扫洒摄詟十八界树瘿堂花炭疽统称同诺同心协德頽漏玩味文章盖世乌喙霞阁相杀闲量小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