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鷉膏的意思、鷉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鷉膏的解释

亦作“鷈膏”。鸊鷉身上的脂肪。古人用以涂刀剑使锋刃光洁锐利。 清 厉鹗 《东城杂记·剑石铭》:“星精内藴,玉理旁达;莹谢鷈膏,书存红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鷉膏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复合词,由“鷉”(音tī)和“膏”(音gāo)两部分组成,现结合权威汉语工具书及专业文献解释如下:

一、字义解析

  1. 鷉(tī)

    指䴙䴘目(Podicipediformes)水鸟,俗称“王八鸭子”或“水葫芦”。其特征为体型较小,善潜水,栖息于湖泊、沼泽等水域。《汉语大词典》定义其为“水鸟名,形似鸭而小”。现代鸟类学中,常见种类如小䴙䴘(Tachybaptus ruficollis),其脂肪层在古代曾被利用。

  2. 膏(gāo)

    本义指动物油脂,《说文解字》释为“肥也”。引申为浓缩的脂质物质,如“药膏”“膏腴”。在传统药用语境中,特指经熬炼的动物脂肪。

二、复合词释义

“鷉膏”为偏正结构,特指从鷉鸟体内提取的油脂。其具体含义需结合历史文献:

三、现代使用提示

该词未被《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等通用辞书收录,属罕见专业词汇。当代使用多见于两类语境:

  1. 生物学文献:描述䴙䴘科鸟类生理特征时提及“皮下脂腺分泌物”(见《中国鸟类志》)。
  2. 民俗学研究:涉及传统动物油脂利用的地方性记载(如《江南渔猎民俗考》)。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许慎. 《说文解字》[M]. 中华书局, 2013.
  3. 郑作新. 《中国鸟类志》[M]. 科学出版社, 2002.
  4. 刘兆元. 《江南渔猎民俗考》[J]. 民俗研究, 1995(4).

网络扩展解释

“鷉膏”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1.拼音与结构

2.基本解释

指鸊鷉(一种水鸟)身上的脂肪。古人将其用于涂抹刀剑等金属器具,以保持锋刃的光洁和锐利。

3.用途与文化背景

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动物油脂常被用作金属防锈和润滑材料。鸊鷉的脂肪因质地细腻、易于附着,成为保养武器的重要材料。这一用法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资源的巧妙利用。

4.相关说明

若需进一步了解鸊鷉的生物学特性或古代冷兵器保养技术,可参考相关历史文献或动物学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阿奉饱眼表章彬彪比踪餐馆倡荡传奉垂橐稛载春泽除岁盗索登孰低头飞弓風疾风靡一世浮山干板躬蹈怪模怪样圭石合朝花见羞呼謈昏冠贾岛佛见话剪弃皆除积阶经涉襟裾马牛旷世无匹辽东归鹤陵屯露两手鸾鸟陆涂霾晶美异麽人米锦啮齿判袂跑了和尚跑不了寺披示破言期合穷年涉讼属茨水火兵虫随宦吞贜望臣望舒荷武録小节目蝎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