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戎阵 ”。军伍;战阵。《后汉书·刘玄传》:“今公卿大位莫非戎陈,尚书显官皆出庸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 身率诸军攻 祁山 ,戎阵整齐。”《南史·张邵传》:“但以不武,受命统军,戎阵之间,不容缓服。”
“戎陈”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军事相关的队列或阵型。以下是详细解释:
《后汉书·刘玄传》
“今公卿大位莫非戎陈,尚书显官皆出庸伍。”
意为:当时的高官多出身行伍,体现“戎陈”与军旅背景的关联。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阵整齐。”
描述诸葛亮治军严整,队列有序。
《南史·张邵传》
“戎阵之间,不容缓服。”
强调战阵之中需保持严肃,不可松懈。
“戎陈”多用于史书或军事文献,体现古代军队的组织与纪律。其含义与“军阵”“战阵”相近,但更侧重队列的规范性。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历史研究或古典文学赏析。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中的用法,可参考《后汉书》《三国志》等原始文献。
《戎陈》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战争时期的陈设和军队配置。也可以指戎装整齐,形态威武的样子。
《戎陈》的拆分部首是戈和阝,它的总笔画数为11画。
《戎陈》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兵器和军事组织。在战争时期,军队会按照一定的配置和陈设来进行作战,这就是戎陈的概念。
《戎陈》的繁体字为「戎陳」。
在古代,戎陈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根据古籍记载,《戎陈》的古写形式为「諸」,由一个戈和阝组成。
1. 战士们整齐地列队,展示出了威武的戎陈。
2. 历史上的戎陈配置常常会决定一个国家在战争中的胜负。
与《戎陈》相关的词语有:
1. 阵容:指军队、队伍等的配置和组合。
2. 军阵:指军队排列的阵形和陈设。
3. 兵器:指用于战斗的武器器械。
与《戎陈》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1. 阵势:指军队或队伍在战斗中形成的阵型状态。
2. 軍陣:与戎陈意义相同,指军队的陈设和配置。
与《戎陈》意思相反的词语是:散兵游勇。
别人正在浏览...【别人正在浏览】